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八章 欲练神功,必先自宫(2/3)

搭上话的念头刚刚闪过,李方膺的心绪就被后面那女子的话给搅的七零八落。

假谏实媚?是说自己么?这是从何说起?

那什么四夫人又是谁?她又骂了什么!?

“四夫人?瞧你还是读书人,这事都不知道!?”

“多看看报吧,年轻人,别就顾着读那些经书,当心读成傻子。”

李方膺当街就找人问话,一个车夫,一个扫大街的,都是满脸讥讽。直到李方膺找到一家酒楼的说书人,丢了几枚铜板,说书人拿出几份报纸,李方膺才恍然大悟。

十来天没出门,这世道还真的变了!有那么一刻,李方膺都以为北面的朝廷已经打下了广州,将李肆关进了牢狱,准备秋后问斩,朝野正在口诛伐呢。

广州新出了好几份报纸,言论如刀锋,相比之下,李方膺的那期国声绵软无力,倒真似假谏实媚一般。

《华声》,首页标题是“沙国英华何处去”,文章通篇都在论国政,数落李肆治政之失。比如什么官府下乡,满城朱紫,一地绿龟,宋时就有冗官之祸,现在英华之官数倍于宋,民人所受压榨是何等酷烈。将贪吝吏员拔起,道德不行,以龌龊细务踞占政道。

接着又分析英华国策,说国全仰工商,农稼不理,商贾四窜乡里,为蝇头小利而蛊惑人心,工坊广纳徒工,聚千万人于一隅之地,毁田掘地,遗祸万年。再说到军政,数落李肆行残唐义子之法,以武凌文,军将跋扈兵丁骄横。

最后则批评什么天主道,说未闻就以玄虚二字治政之国。文章总结说,这英华一国像是立在了沙滩上一般,毫无根基,骨肉疏离,迟早要遭灭国之祸,何苦拉着老百姓一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这文章立意几乎就跟李方膺那期国声的文章一样,但在李方膺看来,论据之充分,论证之严密,立论无懈可击,显然是精通政务的老儒所作,让李方膺钦佩得五体投地。像他这种未历政务的书生,热血再多也写不出这般老辣文章。

“有此一文,我李方膺的白衣山人之名被大家抛诸脑后也是不冤了……”

李方膺自哀自怜地苦涩长叹,看了看这文章的署名:“丁卯”,心说这绝对是一位“清官”所作。

读书先生指了指另外一份报纸:“这一份才是真正骂得狠的。”

《岭南报》,首大标题就让人眼角直跳:“竖子何足与国”,竖子是谁?当然就是李肆,这话意思就是:你个臭小子凭什么能开国!?

文章洋洋洒洒数千字,全是在骂李肆,还不是毫无依凭的漫骂,而是句句直指要害。首先就说李肆是闯王之后,还有根有据地提到李肆的老巢就是当年流落在英德的忠贞营余部。接着历数李肆未发迹之前鱼肉乡里的桩桩恶迹,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李半县”这一称号的由来。之后再说到李肆之所以起兵,不是为什么华夏,纯粹就是与广东“清官”分赃不均,撕破了脸面,这才一打到底,打出了一个英华国。跟李肆勾勾搭搭的“清官”数不胜数,北面朝廷不是处置了一大批么。

就因为这国来得不正,李肆才东拼西凑,搞什么天主道蛊惑世人,可惜这么久下来,也只骗到了少数人,绝大部分士子心怀浩然正气,怎么也不会走他那邪魔之道。

看到这,李方膺赶紧扫了一眼署名:似乎人,哦,原来不是“四夫人”……“此人怕是想死想得入魔了吧。”

这是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