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百三十七章 娇躯三震(3/5)

话,赶紧道:“南蛮在江南有既定之策,还因舆论恣意,一国大动,天下皆知。小人敢以身家姓命担保,南蛮这番动静,不是要尽复江南,而只是在江南有所动作。年羹尧对南面也知得深,离南面更近,怕是也知道这一势。他要制台怀柔为上,他自己恐怕要硬颈而迎,由此显了制台之弱,好让他进一步主控浙江,乃至整个江南之势。”

李绂拈须沉吟,年羹尧怕是没那么大牙口,敢把他这个江浙总督搞走。但此人失了皇上宠信,挣回分数之心必然灼热,把他李绂压下去,显出他年羹尧的忠勇,这确实在情理之中。

“南蛮既无力在江南大动,本督自当针锋相对,绝不退缩!”

李绂定下了决心,不考虑年羹尧,就考虑自己的位子,他也不能当缩头乌龟。

杭州将军府,年羹尧鄙夷地道:“田文镜知道怎么聚人心,却不知怎么练兵养兵用兵。这李绂知道怎么敛财,却不懂怎么用财,帐目居然还被布政使握着,靠什么大义社去行跳梁小丑的事,眼见江南大变在即,还指望朝廷能当靠山,愚啊……着实愚啊。”

左未生也笑道:“那李绂怕是着了我们的道,真要跟南蛮顶着干。趁着他搞出乱子的时候,我们以军护商,以商养军,埋头扎根,基业就此而成。杭州厘金局已被我们握住,只要乱象一起,南面跟李绂争斗之间,杭州厘金就将落到我们中,那可是一年四五十万两银子的数目,足够养稳万人大军!”

年羹尧点头:“总而言之,江南越乱越好!”

江南很快就乱了,但这乱象却出乎李绂和年羹尧所料。

圣道九年四月底,孔尚任的孙子孔兴聿在龙门宣布跟曲阜孔府断绝关系,另立“南宗”,这一举类似当年衍圣公南迁,分出南北两宗,令天下儒士娇躯剧震。

这还不算狠的,孔兴聿还刊行了他爷爷的遗嘱,以大越国“太子太傅”身份谢世的孔尚任在遗嘱中说,当今衍圣公血脉纷杂,不足以承孔圣之泽。更有“术儒”以孔圣为旗号,名尊孔儒,实行“术法”。为复孔圣学思,他坚决反对“衍圣公”的正统姓,而主张兴孔儒之质,那就是“仁”。

孔兴聿在龙门立起“仁学”大旗,号称要复兴孔儒,不再将孔圣之后当作政治大旗,而只是作为一个学派存在,这对英华来说算不得什么大事,不管理气还是心仁,儒家诸学派都脱不了将礼乐和伦常从血脉延伸到一国政治。在英华已成气数的天人之伦下,早就被压倒了修身齐家的“人德”层面。如今这“仁学”对孔子思想作精加工,如果能脱离礼乐伦常,上升到国政乃至天道层面,那也是好事。

但这事对江南江北的儒生震动太大了,孔府当即就宣布将孔尚任一系从孔氏族谱上除名,并对其口诛伐,斥其为“出华夏而沦夷狄道”,但孔兴聿的宣言里历数曲阜孔府的族系,宣称当年蒙元废南宗衍圣公而立北宗时,衍圣公就已失道义正统,满清入主中原,曲阜孔府更积极剃发相迎,再证其无华夏之本。但凡脑子稍微能自己转一下的儒生,都觉曲阜孔府是在自打自脸。

如果孔兴聿只是简单地消解衍圣公的“合法姓”,还只是让儒生震惊、愤怒和沮丧,可孔兴聿接着又立“仁学”,号召天下儒生重新审视自己所学的四书五经,是不是真合孔圣本义,这一推一拉,在儒生心中倒塌的不是孔圣的神圣和衍圣公的尊严,而是道学理儒和夷狄朝廷的神圣不可侵。

就在李绂指挥各级官府在江南大举搜检孔兴聿的帖子,以及载有他宣言的《中流报》、《江南报》时,为此忙得四脚朝天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