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百四十五章 不教而教(2/4)

。”

“要避开此害,那又何以成教?各宗在梳理自己的教义学问,各有自己的生死之道,没有教门,各宗就要以各自的道,重新修正原有的教义和仪礼,然后在生死事上搞出百家争鸣,徒乱人心。”

徐灵胎谈到了天主教现在的困境,有点进退不得的感觉。进就成了一神教,一神教是封闭和战斗之教,至少现在是这样,天生本姓就是要以生死道插世俗。

那退呢?现在天主教的架构是总祭、巡行祭祀、天庙主祭副祭从祭,再到乡巡祭祀。看似严密完整,可这仅仅只是个名义上的划分。实际上是各天庙松散聚合起来的,总祭和巡行祭祀以威望在规范各天庙的关系,监督和修正各天庙的教义仪礼。随着天主教继续扩张,这种松散架构再难进行有效的管理。一旦退,那就是天庙各自为政的局面。

“因此,我们已有商议,该是朝廷介入的时候了……”

徐灵胎拿出了方案,李肆翻看着拟定的章程,沉吟不语。

“之前张天师找过我,要我给他们龙虎宗赐禄位,封他为国师。我给他们写了牌匾,但没有给这个国师,还告诉他,本朝有关生死道之事,都以《宗教令》为准。你们提的方案,其实跟张天师的想法一样,还是历朝历代教门攀附朝廷和皇权的路子。”

许久之后,李肆出声了,让徐灵胎道音等人心中一抖。

仔细一想,确实是这个路子。他们的方案是将天主教纳入朝廷的正式管治范围,由朝廷赐卷给祭祀,保证天主教的教义统一,同时兴利绝害。

“我对天主教有大期望,我期望它能成为华夏之人,从生至死都依赖的一种信仰,从少到老的一种习惯。由天主教,华夏之人不忘自己的祖宗,不忘先祖是如何创出这人世,以守信、守礼、仁爱、气节、自强不息为美德。伦常不能及于国,但不能不及于人……”

“但这伦常却再非儒家延于一国的伦常,当君君臣臣不再时,父父子子也就回归人本,就只有爱和敬,只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希望在英华,不管时势如何变幻,百业如何兴旺,人心如何进取,人力如何近天,我们华夏之人,还能守住这人道伦常,不管是官僚、资本还是未来之法,都难以撼动这样的底线。这也是由人人而上,所护住的天许之权,而非由皇帝,由朝廷而下,来卫护的天许之权。”

李肆悠悠说着,徐灵胎等人更是神往,没想到皇帝对天主教竟然抱着这般期望……“所以,朕这个皇帝,以及国之官府,不能太过伸,这该是民间自起的事。”

“你刚才所言之进退,在朕看来,要得朕所期望的大功业,天主教……”

李肆说出了他的规划:“就不能再成一教!”

徐灵胎的建言,是走孔子道,以名得实,有天主教,那就作成一教,只是让英华认领为国教,这是让天主教更进一步,国家有政教合一的危险。而李肆的解决办法,则是走墨翟道,以实具名,天主教既然本质不是个教门,就不要再叫什么教了,去跟儒家一起,砌起华夏的人心之墙吧。

徐灵胎等人如释重负地一笑,这其实也是他们的一个方案,但却没李肆这般想得透彻,更没意识到,这其实要迎来更为壮阔的前景。

圣道十一年二月二十曰,天主教迎来了它的归宿,但同时也是它的新生。后世有言,华夏革新的最重要一步,其实是从这一天开始的。
&ns;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