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九百四十二章 上下皆动,同盟会崛起(2/4)

西,也是出于这般心理。

“排队排队,先老弱后青壮,就算不识字,也该知些做人的道理!”

见形势大好,李宏德赶紧顺竿子往上爬,招呼着老胡带红马甲和黑衣去维持秩序。

后面那几个读书人脸色灰败,这股人心大潮他们还怎么扭?他们这些出自大户的,倒也不是想跟新朝官府为敌,纯粹是瞅着李宏德拉扯贫苦农人来重新打理这一乡而不满,想弄出点动静,凸显出他们的重要姓。待官府看到他们在乡间的力量,再来借重他们,那时他们自会恭顺了。

可这番心思,在这十多辆大车前轰然垮塌,之前压制李宏德老胡等人的娴熟嘴功,在车上无数善物前,也显得那般苍白无力。

“阴谋?你们这些满脑子奴气的人哪明白大英子民的心境?这不是官府压下来的差事,是咱们念着南北一家,都是同胞,来这里行善积德的。”

“邪气?是不是还要练团结拳啊?现在直隶团结拳可闹得欢,真要闹起来,看你们这些人还有好曰子过?”

“这还只是施舍些东西,真正过曰子还得靠你们自己,谁早一步跟上官府的步子,谁就早得富贵。”

“天庙还跟在后面呢,他们才是行善的大行家,咱们这就是毛毛雨。”

送书的都是些读书人,对还在犟嘴的那几个当地读书人份外看不惯,纷纷出言洗刷。

“你们南……南面的就是不怀好心!这书上的东西,也定是教人入邪魔的玩意!”

某人还在咬牙硬撑,其他同乡凑过去翻了翻那些书,一个个目光都变了。

“段子的《四书会注》、《华夏气节百诗选》!”

“吕小先生的《唐宋古文集注》!”

“孔先生的《人初仁义诸知》!”

“圣道……陛下的《劝学说》!”

“都是锦官坊,虽是善业,也值得珍藏啊!”

书是好书,南北交融多年,尽管大清治下读书人对英华在天道和工商上的学理不屑一顾,多斥为邪魔之说,可在传统儒学领域,有段宏时、吕毅中、孔兴聿乃至天庙圣宗下的彭维新、刘纶等儒生发扬光大,心学、理学等儒家学知卸下了治国重担后,反而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术成就远远比满清理儒高得多。在教育领域,特别是基础教育上,返璞归真的儒学更占据着教导人立身处世的统治地位。

因此北方读书人一面骂着南蛮已是夷狄之国,一面却对南蛮在儒学上的成就向往不已。段、吕、孔等人也被暗中奉为儒宗,甚至圣道皇帝的一些著作,北方理儒士子也不得不承认有很高的学术水平,例如《劝学说》。跟历代劝学诗,尤其跟宋仁宗的《劝学诗》不同,圣道强调学不止在师,不止在学校,更在各行各业,虽然拉上了天道无处不显的说法,而且只将儒学摆在做人的层面上,可重学之心也令这些读书人心怀感佩。

这几个本地读书人也瞬间转投了阵营,个个腆着脸也去排队拿书,就剩一个孤零零站着,正彷徨不知所为,车上一人忽然喊出了他的名字,竟是他在太原府进学时的同窗。

“大英之下自有新气象,看你头上的辫子剪了,心中的辫子还没剪,可是难在新世为人的哦!劝你放开心扉,多朝前看,也劝你爹别再盯着那十来顷田,大英收了北方,百废待兴,什么会没有?”

同窗既是嘲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