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今日高考(特别章)(1/2)
从清早开始,京华市的大街小巷就人头攒动,到处拥挤忙碌,每个人都面色凝重。交警们全副武装的站在各个路口指挥交通,确保道路的安全通畅。随处可见背着书包的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匆匆前行……
一切都是因为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2018年6月7日今日高考。
此刻,京华市第十九中学门前,密密麻麻的站着数不清的考生家长,他们翘首企盼,隔着保安拉起的隔离带,远远的望着学校里的儿女,眼中满怀鼓励和希望。
神情紧张的保安们忙碌的在维持秩序,防止意外发生。门口不时有监考老师昂首阔步,一脸严肃的走进学校。
隔离带的另一侧,凌珊珊正踮起脚尖东张西望,目光在校门外人山人海的家长中游移,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马上就要考试了,面对人生中这样一个重要的时刻,凌珊珊却显得有些心不在焉。不是因为考前紧张,而是因为她今天是自己一个人来的,没有家长陪着她一起……
三个月前,老妈凌逸辰莫名其妙的离家出门,也不知道是去干什么了。本来说是一个月就能回来,结果这都三个月过去,却还不见人影。就连自己女儿高考这么大的事情,她也舍不得现身回来一趟,甚至连一通电话也没有。凌珊珊心里抱怨的同时,却也没有多想,她知道那个女人一定有要紧的事情抽不开身。
另一个被她称为“包子哥哥”的人更是可恶,这么大的人了还玩失踪。打电话不接,发短信也不回,去他学校也找不到人,似乎一夜之间就人间蒸发了一样。
真是一点也不让人省心!等他回来,一定要他好看!凌珊珊在心里这样想着。
她一直都相信司齐,相信他不会出事,相信他不会扔下她不管,相信他是有不得已的苦衷,相信他一定会回来……
前一天晚上,凌珊珊还是没有忍住给司齐发了一条短信,告诉他自己考场的地址,并隐晦的表示希望他能来给她加油。虽然猜到这条短信依然会石沉大海,可此刻寻遍人群都没有见到司齐的身影,凌珊珊还是微微有些失望。
“马上考试了,我们进考场吧!什么都别想,好好发挥,一切等考完试后再说!”身后,一个戴眼镜的男生拍着凌珊珊的肩膀,柔声说道。
也不知是不是命运使然,陈寒这小子竟然奇迹般的和凌珊珊分到了同一个考场,这件事让他这几天都兴奋不已。他看着眼前这个自己喜欢已久的女生一副失落的样子,没来由的一阵心疼。
听到陈寒的安慰,凌珊珊深吸了一口气,然后转过身说道:“放心吧!我没事,谢啦!”
“没事就好,时间不多了,进考场吧!”陈寒眉头微皱,依旧有些担心。
两个人并肩往教室里走去,陈寒不时的开玩笑调节气氛,搞怪耍宝。凌珊珊看着他滑稽的样子,心中感动,失落的情绪也好了一些。
远处,陪着陈寒来考试的姐姐陈冰望着两个人的背影,内心微漾波澜。
司齐……那个有点神秘,又有点奇怪的人……究竟去哪儿了……
进考场前,陈寒再次对凌珊珊叮嘱道:“一会儿什么都别想,好好考试!”
“你还是多担心担心你自己吧!我可是要凭本事考上京华大学的学霸,反而是你,如果成绩太差,估计会被你姐狠狠揍一顿吧!”凌珊珊笑着说道,看她的状态似乎还不错。
“这个……我也没办法,我的水平在那里摆着呢,就算最后家里给我安排进京华大学,我姐那顿揍也是逃不过的!”陈寒挠着头,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不过我相信你,你一定能考上的,加油!”
“嗯,你也加油!”凌珊珊说完,便率先进了教室,陈寒紧随其后。
像无数临考的学生一样,他们怀揣着梦想和希望,就这样走进了改变命运的考场……
……
高考,在我国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历久弥新。
隋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在诏书中写道:“君民建国,教学为先,移风易俗,必至兹始”。
自此,科举制诞生了。
科举在古代其实就是今天的高考。这种选拔制度不分贵贱,是无数寒门学子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十年寒窗苦,一朝金榜题名,则如鱼跃龙门,如鸡犬升天,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王维、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张居正、汤显祖、纪晓岚等耳熟能详的名字就都是古代科举选出来的治世能臣。而匡衡的“凿壁借光”、孙敬的“头悬梁”、苏秦的“针刺股”等故事,也都在告诫后人,读书是不能取巧的苦差。
1905年,清廷出于发展新教育、培养实用人才的需要,废除了科举制度,转而引进西方的学校考试制度。这也就意味着我国的科举考试制度寿终正寝,从此现代教育登上了历史舞台。
古代的科举、放榜,今天的高考、录取,都是万众瞩目的重大事件。从古时至今朝,科举和高考俨然成为无数莘莘学子命运的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盖世神医
庶女擒缘
侯门庶子
霸宠凰妃
萌宝1加1
女帝别闹,我真是正人君子
殿下追妻:王妃别乱嫁
重生之步步升仙
婚不由己 :非常女人
重生之大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