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八十章 往事可追(2/3)

朕大权在手,拔擢敢战大臣,一意抗敌到底,若是换了那些所谓大臣,朕以一已之力,又能如何?”

他说到这里,到确实是气怒难解,北宋之亡,一半亡在皇帝无能懦弱,另一半确实得算在那些无耻无能的大臣身上→口儒家经义,一旦需用时,则脚底抹油有之,投敌效力蛮夷有之,纵是气节不亏,也是能力不敷者多,真正公忠廉能又勇毅敢战者,百中不能出其一。

皇帝由选择使臣,说到靖康二年事,语气已经是越发峻刻,各人原本还不解其意,到得此时,终于明白是在为当年事开解。

当下俱都答:“当日大臣无能,误国害民,请陛下重治其罪。”

“罢了。”赵桓摆手回座,语气已经转为平静,只看着众人道:“诸卿起身说话。”

各人依命起身,虞允文却是站前一步,向着赵桓道:“臣愿意代天出使,请陛下依允。”

赵框看他一眼,见对方双目炯炯,并不退让,显是出自至诚,而他身后各人,也有同样坚决,更多地,却是转头规避。

他倒也并不愤愤,出身寻常的人,自然也能理解普通人趋利避害的心思,任是忠君爱国叫山响,事到临头时无视自身利害的,又有几人。

是谓英雄究竟不同于寻乘的,便是此点了。

当下向着虞允文微笑道:“河南府一带金兵又有异动,你当日随朕亲征,比较旁人更知战场情形,今张俊犹在前方,赵鼎亦在漳关未归,朕身边需得有人襄助,卿不可远离。”

将虞允文劝下,赵桓目视主动请求出使的诸臣,良久之后,终点头道:“韩卿可为使臣。”

此语一出,被他点名的韩肖胃面色如常,只上前躬身一礼,并无别话。倒是在他身后,明显有不少人松了一口大气,吁气之声隐约可闻。

赵桓心里暗笑,沉吟着向韩肖胃道:训,卿为瑞明殿学士,同签枢密院事,已经不是寻场臣可比,料想金人不会特别留难。”

他话未说完,韩肖胃便接道:“纵是金人留难,臣只要能见到上皇问及起居,便是不辱此命,请陛下放心。”

见赵桓面露笑意,他又问道:“若是金人谈判议和,臣当如何?若是议和条件里有送还上皇之语,臣又当如何,请陛下示下。”

赵桓选择此人,就是因他在为给事中时,就经常奉命出使辽国,也算是通晓外交事物的资深大臣,对方倒是果然经验十足,尚未起身,便问了赵桓核心大事,以出使得好方便行事。

见对方静候自己答话,赵桓却是头疼非常。

不做举动,不理会赵佶生死,显然无法扑灭这一股妖氛,而一旦派出使臣,事情的发展未必能尽如人意。

以赵桓地意思,自然是赵佶老死北国最好,免得回来添乱。而此时历史的发展轨佳经远远不同正史,金人到底打的是什么主意,此时却懵懂不知,使者一去,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他也完全没有把握。

当下只得沉吟着答道:“议和一事休提,对方若是提起,只索答他:退还我大宋失土,交还所有掠去的钱财器物,归还幽燕,两国以长城为界,为兄弟之国,方能致和◆是不依,则无可谈判。”

“是,臣遵命施行,就这般与金人关说。”

这一番吩咐,与赵桓向来的态度相同,殿中大臣,也是他亲自选拔的朝中主战官员,对这样的处置也绝无疑问,全数赞同。

“至于上皇,晓喻金人知道,朕愿意以金银赎回,以奉上皇南归。而若是以上皇来要挟议和,则不必理会。”

这话也说的近情在理,总算是对内外上下都有了交代,也是赵桓苦思后的结果。

金银小事,自然给付地起,而依据他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自从完颜宗望死后,金国上层虽有放归赵佶的打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