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卷 蒙尘北国(2)(2/3)

好,依着史书,也还有好些年头才会逝世。刚来北国时的不适应浙浙离去,反正除死无大事,南方又有赵构薄宗庙,看来一时还不会全然亡国,赵佶却是很能安慰自己‖时,还在幻想着有天赵恒能够返回大宋,重新为帝,所以对他还寄有厚望。

沈拓依着规矩,在房内地上展衣跪了,向着赵佶叩首行礼,然后方才起身。

虽然见着赵佶已经多次,沈拓每一见他,却总是百感交集。就是眼前这个清瘦老人,任用奸佞,苦害民力。北宋的军事实力,毁在他信用的宦官童贯手里,北宋的政治制度,毁在他信用的奸相蔡京手中,除此之外,花石纲一事使得天下民力凋敝,江南富庶之地,竟也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可见当时的朝廷,对农民的压迫的残害,有多么的严重。

再有,便是在处理金辽关系上,不自量力,与金一起打击奄奄一息的辽国,全然看不出前后拒狼,后门入虎的大势。而在金人攻来后,又百无一策,只知道传位给儿子,自已躲在深宫不再管事。

爱虚荣,皇帝的尊号加到几十个字,也是由此人开始。

可偏偏就是这么一个人,写的一笔瘦金体好字,一笔好画流传后世,艺术成就不在任何知名的书法家和画家之下。

这样的一个人,按说是该被唾骂和痛恨的。可是与在书上读史不同,当这个老人以自己父亲的身份,颤巍巍的与自己说话时,沈拓却很难有特别痛恨的感觉。

有时,他也不免自嘲的想,人真是感情最复杂,最难揣摸的动物了。

却听赵佶又咳了两声,沈拓忙道:“父皇可是着了风寒,要不要传御医来看看?”

当日城破被俘,却也有不少宋室御医被一起押来,被金人带走不少,也还有几位留在此处,为皇室和百官看病。

赵佶摇头道:“不需要,只不管是偶感风寒,已经命人煎了药服了,感觉好了许多。”

沈拓不安道:“儿臣出城太久,竟不能来服侍父皇,罪莫大焉。”

他的话自然是应景之辞,虽然对这个老人恨不起来,却也不可能与他有父子之情。

赵佶却是不知他心中所思,在他心中,在他眼前这个儿子,是他的长子,先封韩国公,然后是京兆郡王,定王,政和五年封为皇太子,一直是顺顺当当,没有波折←对此子很是满意,而赵恒也对父亲心怀感激,在金人侵到东京城下时,曾经勒令赵佶出城谈判,赵恒虽然胆小懦弱,却也不忍心将老父推到风口浪尖,没耐何,只得自己亲自出城,到金兵大营与敌人谈判♀样的行径,若不是此人确实孝顺,当真是不可想象的。

却听赵佶道:“恒儿,前日让你看的书,可读完了?”

沈拓躬身答道:“是的,儿已经读完了。”

赵佶点头道:“我自来此,失帝王身份,反而开始爱读史书,每日不缀♀李泌,原本不知道他是何等人,读史之后,方知此人是命世良臣,对大唐忠心不二∫儿要将他的传记好生看了,日后观识大臣,也好有个准则。”

他说完就咳,沈拓连忙上前,将他扶住,又在他背心捶打片刻,赵佶的咳嗽方才止歇。

半响过后,赵佶匀过气来,方向沈拓道:“我儿要记得,亲贤臣,远小人♀一条千载之下,思之仍有道理。”

沈拓苦笑,现下被金人严加看管,而且他也知道赵构绝无可能迎还他父子二人回去,偏生这个老人却对将来充满信心,沉迷在让赵恒重新执政的幻想当中。

其实不但是赵佶,在宋人心中,赵恒,亦就是沈拓,仍然是大宋最名正言顺的君主,由他重新执掌大政,才是最恰当的选择。

在这样的思想氛围下,却也难怪赵构打死也不敢迎接这个兄长回国。

只是苦笑归苦笑,却也不必在赵佶面前顶嘴辩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