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八百二十八章 皇帝亲征(3/5)
>
“不过还是有问题的,一旦我们把皇帝打死了之后,有可能各地藩王就会群雄并起,陷入分裂状态,那时候我们麻烦更大了。”三号有点担心。>
“无所谓,大不了一个个打过去,平推就行了。”>
“是啊,藩王都是猪,只有少数几个塞王能打。”>
……>
很快,四人就开始通过无线电,进行联络各地造反分队们,让他们探查消息。>
京城之中,自然也有他们的卧底。>
所以他们才能同步知道皇帝出发的时间,甚至兵力多少。>
这无疑是情报上的单向透明。>
京城是靠着大江的一座古代大城,人口过百万。>
皇帝的亲军,坐船逆流而上。>
坐船一段时间之后,抵达中部要塞,再与北方下来的边军汇合。>
汇合之后,再向旱区,也就是西北之地进攻。>
其实正常情况下,他们最好是直接在西北之地会合,那样的话,最节省路程。>
但因为是中年皇帝出征的原因,所以边军首要任务是保护皇帝。>
因此只能兜一个大圈子。>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真正的造反之地,青云山实际上远离灾区。>
它就在京城之西南,一千多里地之外。>
而西北则是在京城西北,三四千里之外,两者可以说是南辕北辙。>
而四人就借助无线电,实现远程指挥。>
这等于是将20世纪的指挥作战方式,带到了古代。>
20世纪,一个中心,就能指挥几千公里外的部队作战,并且还能指挥得很灵便。>
而现在,四人也做到了这一点。>
当然他们利用的是神秘结社的方式,加上无线电的神器概念加成,才能让远处的队伍,有着足够的忠心。>
因此从一开始,皇帝就处于劣势了。>
他辛苦调集十二万大军,却没有发现真正的造反之地。>
这等于是白白出征。>
从一开始就失败了一半。>
而灾区的义军们,和青云山之间,都是通过无线电联系。>
至于物资兵器,则是通过秘密渠道运过去。>
粮草则是通过打大户来完成。>
中年皇帝带着亲军,坐船时能走一百里,而上岸之后,一日仍然能行进五十里。>
这个速度还是很快的,绝对是精兵才有的速度。>
古代的行军可是很麻烦的。>
道路首先就很差。>
再就是运输物资所需要的车辆和骡马也很多。>
想要合理组织起来,非常考验将领的掌控力。>
因此能将大军成功带到指定地方,就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将领了。>
实际上迷路的将领很多很多。>
而皇上在长途行军一个多月后,终于带兵来到了西北之地。>
可以说,从这个距离上,就知道为什么大臣们要反对的。>
出征的时间太长了。>
当然开国之初,扫荡游牧时,出征时间动辄也在半年之上。>
比现在长多了。>
但皲队素质不能相提并论。>
现在的京营,战斗力早就下降得很严重。>
“皇上,目前反贼们,囤积在西阳府中,足足有十多万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