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千五十八章 闹乌龙(3/4)

徒感情和互相之间的了解、信任,都胜似父子。

恐怕就是血脉至亲,也没几个能像他们这么懂得彼此的。

还别不信,这事儿要搁旁人,那还真就是看法大不一样了。

别的不说,像宁卫民这几天穿着大背心、大裤衩子在胡同里出来进去的。

而且烟也不抽了,别人给都拨楞脑袋。

这时间一长啊,看他这副样子,扇儿胡同的街坊里就有人开始八卦,传闲话了。

有人猜测,宁卫民这大概是让外国老板卸磨杀驴给开除了。

如今是失业在家,正没个抓挠呢。

要不平时连皮鞋都一尘不染,出门得打领带的主儿,怎么连手表都不带了呢?

也有人猜测,是宁卫民去海外花花世界犯了生活作风方面的错误了。

老外不管,可终究瞒不过组织。

这不,组织明察秋毫,这是勒令他回来停职反省,写检查呢。

都说舌头根子压死人啊,这话一点不错。

饶是宁卫民没得罪过什么人,这些邻里也不一定就是恶意。

但这种让人百口莫辩的闲言碎语还是到处传播,颇有市场。

没几天,别说2号院的邻居们都来打听了,很关切地问他是不是遇着难处了。

就是街道李主任和锦匣厂的厂长也都有了耳闻,托人带话给宁卫民居然要挖人。

大概意思就是说外国人不识人才是他们的损失,他真要被开了,千万不要灰心。

无论街道厂,还是锦匣厂,只要他愿意,不嫌弃的话,任何工作岗位随便他挑。

就是要当一把手,也不是没商量。

这弄得原本没怎么当回事的宁卫民是极其的意外,心里的滋味也很复杂。

是既感温暖和熨帖,又有点无厘头的哭笑不得。

而且最绝的是,这还不是什么孤立事件,很快宁卫民就发现,连市文物局居然也误会他了。

不得不承认,这次回来啊,有些人和事还是耽搁不得的。

像把这半年来从海外买下来的青铜器和难以再自行保存的书册、画册、字画再次捐赠给国家,就是宁卫民偷不了懒,无法拖延的一件大事。

照规矩,还没回来前,这件事还是得借助咱们的驻日大使馆跟国内这边联系。

所以当他回来后,还是数天之内,文物局就迫不及待主动催促相邀了。

由于双方已经打过一回交道了,彼此已经知根知底,心有默契。

这次文物局就没大张旗鼓的安排记者,也没有劳师动众准备什么颁奖典礼,只派了一辆小车来接人,以此表示礼遇。

宁卫民也没见外,为方便起见,他就穿着一身舒服、简单的衣服,直接用拉杆箱把要捐出去的东西给文物局送过去了。

结果万万没想到,市文物局那边的负责人,看他如普通人一样的平常样子。

和他春节时西服大衣,皮鞋领带,假洋鬼子般的模样大不一样,居然也误会他落魄了。

再一对比他送来的那些国宝级别的珍贵文物,估摸他收购的代价,起码也得值好几万人民币。

负责接待的干部那是无限感慨,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啊,当场眼泪差点没掉下来。

然后就是死死握着宁卫民的手一再致谢,并且诚心诚意地问他用不用文物局为他做点什么。

这一下可好,当场都给宁卫民都整懵圈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