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session_start(): Unable to clear session lock record in /www/wwwroot/9/www.wokanshu.net/chapter.php on line 3

Warning: session_start(): Failed to read session data: memcached (path: 127.0.0.1:11211) in /www/wwwroot/9/www.wokanshu.net/chapter.php on line 3
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办喜事(3/4)_国潮1980_我读书
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办喜事(3/4)

承正宗满洲饽饽铺“正明斋”。

那是过去京城烘炉局里的龙头企业,开办时间最早,品类也最全。

当时稻香村都不带玩儿的,连饽饽铺都不是,南味食品店吧您哪,小字辈儿一个。

而真正的大席则由口子上出身的庞师傅和丰泽园退下来的李师傅共同掌控。

这就既保证了出菜的效率,又保证了菜肴的质量和口味。

甚至连原料都不一般,除山珍海味,更有栗蘑、宫廷黄、京西稻这样的好东西。

那想想看吧,这一桌席面要算不上精彩纷呈,那还有哪的酒席配得上这样的词儿呢?

甚至除此之外,最难得的是名厨“张大勺”履行了诺言,在当天亲自下厨,为宁卫民的喜宴做出了当天的压轴大菜——三十只的“八宝葫芦鸭”。

这道菜一上,更是惊艳全场,让所有人宾客领教到了华夏美食和宫廷珍馐的不可思议。

敢情这道菜非比寻常,那是乾隆南巡带回来的一道源于江南的名菜啊。

八宝葫芦鸭的"葫芦“二字谐音福禄,意味着家族兴旺。

而制作过程比名字更讲究,对厨师技艺水平要求很高。

在苏州等地厨师制作“八宝葫芦鸭”时多用的是小尖刀,但张大勺则擅长一把菜力打天下,用的都是大力。

东西是他早就吩咐厨房的人按他要求准备好的,制作的时候,他只在鸭身上稍开4.5寸长小口,就能将整鸭剔骨而鸭皮无损,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八宝,即八样辅料。

以莲子、虾仁、干贝等水产品,炒制六分熟,加入糯米帮助内馅吸收鸭肉精华。

鸭腹内酿入馅料后,用草绳扎紧刀口,精工制成葫芦形。

上笼蒸熟后,葫芦状鸭胚最终要过油炸上一遍。

经过几番烹调,出锅时鸭皮金黄通透、紧绷有光泽。

油亮酥脆的鸭皮、鲜嫩多汁的鸭肉、软糯鲜香的馅心,品尝起来呈现出咸鲜香醇的交融美味。

要说这道菜一端上来的效果啊,怎么形容呢?

应该差不多就跟电影《满汉全席》里钟镇涛做完灌汤黄鱼,然后用筷子打开的那种场面类似。

看到这八宝葫芦鸭的内核,几乎没有人是不惊讶的。

就连那些天天泡在酒席上的“贵宾”们也都小刀拉屁股——开了眼了。

而那过去吃过这道菜的傅杰夫妇又怎么样?

也是相当的满足,直说“这是色香味意形,全都完美,毫不走样的一道珍馐。如今能再品尝到,那是十分荣幸。”

总之,就凭张大勺的这道菜,今儿的婚宴规格就能直追国宴的了。

另外,俗话说“无酒不成席”,尤其办喜事更得讲究酒。

由于“酒”与“久”谐音,人们自然为取吉利将“酒”的寓意为“久远”。

京城人过去最常用的就是“烧黄二酒”,谓之“金酒银酒”。

这两样,宁卫民办事的婚礼上自然也是不缺的。

他的喜宴,烧酒用茅台,黄酒用即墨老酒。

不过为了不招摇,不让人说嘴,喜宴上的酒水都是倒在壶里呈上去的。

这样的好处是,不但器皿精美,与餐具成套成双,而且层次高的人仍然能喝出来,显得文雅,含蓄。

像大部分的官场中人,几乎都是一品就品出来了。

自然颔首含笑,欣然举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