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违背规律(4/4)
另外,宁卫民的为人处世也早就博得了他们的信任,因此才会专程把她和宁卫民请来相商此事,甚至连文稿他们夫妇俩都准备好了。>
1985年嵯峨浩以爱新觉罗·浩的名义在京城十月文艺出版社发表的个人自传体小说《流浪王妃》,以及傅杰多年来为自己撰写的个人自转,全都可以无偿提供给他们。>
那不用说啊,对于这件事,宁卫民和松本庆子自然也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因为清朝皇室,尤其是末代的溥仪和傅杰两兄弟的毕生经历,其实完全可以视为一种,历史。>
不但国内的人感兴趣,在海外更是有许多人在研究他们的人生,受众颇广,猎奇性强,是有一定观众基础的。>
别的不说,就说这个年代的日本,因为特别的历史纠葛,他们确实对清皇室后裔的这些故事很感兴趣,抱有情感比较特殊的一种关心。>
再加上宁卫民又知道《末代皇帝》这部电影很快就会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一种有关清末皇室的文化热潮。>
完全可以预计到,如果他们要拍这么一部影视剧,既是在跟风,也不算跟风,反正肯定能沾上光。>
那想想看,人家本主儿都愿意免费授权,担当顾问了。>
他们要不答应,放着明明能挣钱的事儿不干,岂非矫情吗?>
再说了,拍完《李香兰》,无论是清末民国的服装道具都积攒了一大堆,总不能放在库里就等着这些东西烂掉。>
而且他们和大陆内地的演员导演合作也摸出点门道,有了一些章法了。>
这次如果再合作的话,拍摄成本肯定不会太高。>
那再接下这个活,促成这个项目,岂不是恰得其所?>
更何况作为一家电影制片厂的经营者,本身松本庆子也需要好的故事,好的剧本。>
说实话,要是按照雾制片厂的规模,每年至少应该拍摄个三五部电影才不算浪费资源。>
然而现在的雾制片厂因为没有自己旗下艺人,也缺少剧本。>
那么大部分的制作人员也就只好围绕着松本庆子一个人的项目在运作罢了。>
松本庆子真是有点发愁,怎么才能给这些人多找点活干。>
原本《摘金奇缘》算是一次这方面的尝试,松本庆子在其中只是配角,雾制片厂第一次成立了两个剧组各自运转。>
今年下半年,松本庆子主要的工作重心,还是放在了那部电视剧《黑皮记事簿》上了。>
至于明年的项目安排,还是一片空白。>
现在既然有了傅杰和嵯峨浩的这些主动送上门自传,也就是说起码明年雾制片厂又能保证一部重头戏出炉了,这自然也会让松本庆子很开心。>
甚至说到底,这部戏拍完,对于宁卫民在海外经营的坛宫饭庄也会有说不尽的好处。>
所以这要不是一拍即合那才见了鬼呢。>
当然得答应了。>
也幸好他们答应了,因为不过寥寥数天之后,就传来了嵯峨浩在京离世的消息。>
参加完葬礼,宁卫民和松本庆子这才似乎觉察到这件事的份量。这件事居然又成了一个老人的临别托付。>
一个宁肯不做日本人,苦等丈夫十六年,最终归化华夏的末代王妃。>
喜欢国潮1980请大家收藏:(.sodu777.)国潮1980搜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