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高度(1/4)
“几亿人民币?”>
霍延平惊得差点没蹦起来。>
这个数字太过震撼,都相当于一个首钢的全年利润了。>
只靠种地,种这种特殊的大米,怎么可能?>
所以他第一个反应就是宁卫民在吹牛。>
“你可别跟我信口胡说啊,你这是要种大米,可不是种金子。怎么可能卖出这么多钱!何况你把这种胭脂米卖得这么贵,能买的起的人又有多少?这个世界百万富翁可是少数里的少数,愿意花这么多钱的人尝新鲜的人能有几个?”>
霍延平会提出这种质疑,宁卫民并不奇怪。>
毕竟国内的环境和外部相差太大了。>
而即使是霍延平在国外的时候,他们注意力的重点也放在外部世界的重大变动上。>
尤其华夏又是那么羡慕西方发达的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工业水平和军事实力。>
现在上头最大的目标就是尽快摆脱农业国的桎梏,期待早一天发展起自己的工业体系来,不用再事事求人,看别人脸色。>
但也正因为注意力都放在发展工业和科技上了,对农业小分类里某些品种存在超额利润视而不见,关注不到,再正常不过了。>
“领导,您说的道理是没错的。可我还得提醒您,少和多的概念是相对的。尤其以我们国家的现状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比起来,贫富差距之大,恐怕更是超乎您的想象。就说富翁吧,在我们国家,有一百万财产的人都很少。但对于日本来说,一百万人民币也就是两千万日元而已,大多数大城市的家庭都能达到。甚至这些人都不能叫做富翁,因为现在东京的房产,一套普通公寓差不多就值这个数目。要按照这个标准的话,日本大城市的人几乎人人都是富翁了。其实要按照人家自己的标准,日本的富人阶层最低门槛是年收入一千万日元。这个群体目前在日本大概在百分之七左右。也就是八百多万人到一千万人之间。”>
“这么多人?”这个数字同样让霍延平不敢置信,“你确定你没搞错吗?会不会太夸张了?”>
然而宁卫民却摇了摇头,相当笃定的说,“这是日本当局今年年末公布的调查数据,日本电视台和五大民放,年末都有报道。特别是广场协定之后,由于本币升值和持续性的宽松货币政策,日本股市楼市疯狂上涨,现在的日本人钱都多得花不完了。所以近年来他们才会不断在世界各地买买买。而且据我了解,夏威夷和关岛的酒店和房产,如今已经很多都被日本人买下来了。他们的富裕程度已经开始震惊西方了,因此这个数字我认为不会有太大水分。”>
霍延平沉默了,他当然知道日本是亚洲最发达的国家。>
超英赶美的目标,共和国还没做到,日本已经先一步做到了。>
但他仍然没有想到,日本老百姓的个人财富居然也能到达这么夸张的地步。>
个人年收入一千万日元,那是什么概念,那是五六十万人民币啊。>
而且这样的富翁,日本有好几百万人,这怎么得了!>
明明日本作为战败国,二十年前比华夏也好不了多少。>
怎么现在两国连个人的经济实力差距也能到达如此夸张的程度呢?>
他想不通,也琢磨不透,只有一种莫名的焦虑和由此而生的紧迫感……>
至于宁卫民,看着眉头紧锁的霍延平,当然知道他在想什么。>
于是借此,更是一鼓作气地说下去。>
“一旦富了,人的心态就变了。现在的日本人或许是财富来的太容易了,完全就是暴发户的心态,他们不懂得珍惜,追求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