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有魄力(3/4)

确实,人的本质都是自私的,这点无可厚非。

人比人并不高尚多少,很多高尚的行为都是有前提条件的,大多情况都是根据每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财富才能做出的。

但是我们得承认,即使自私自利,那也是需要有脑子的。

别的不说,难道书画这种东西,是那种像瓷器一样,可以安安静静的摆放着,永远不会损坏的东西吗?

要是那样的话,当初康术德在地摊儿上收来的古物,也不会打一开始就毫不犹豫的要出卖古画了。

实际上,完全就让康术德说中了,打宁卫民借助霍欣的帮助,搞来上万幅名家书画后,他就因此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

这些画作的储存和维护可没那么简单,时不时就得拿出来展展,挂在墙上晾晾,以免发潮,起霜。

没有拥有过名家画作的人根本不会懂得其中的麻烦。

但宁卫民却早就明白过来了,敢情收藏也是个体力活和技术活。

要不是因为宁卫民办坛宫饭庄,还有帮助康术德很快收回了马家花园,要不是有康术德、罗广亮和小陶这样可靠的人可以托付,他根本不可能靠自己的力量坚持这么久。

坦白的说,在他最疲惫的时候,连后悔自己的贪心都是有过的。

早知道这份辛苦,他才不会买这么多。

所以从最基础的实际出发,对外出借画作,这本身就是一种宁卫民因为自身局限性而产生的需要。

借出去他还能省省自己的力气,少操点心。

另外,无论从产业投入和布局还有公益性上来讲,他也只能做出这种选择。

留在自己身边藏着的那是死宝贝,只有拿出来让人看,才是活宝贝。

这些书画本不应该是属于个人之物,其文化价值原本就该是全国人民共同享有的东西。

宁卫民当初也是对霍延平做出类似承诺的,他说过自己之所以和港客争抢,买下这些书画,并不是只图书画升值,也有保全民族资产的意思。

这话不能说全是假话,尤其是以他今天的财富而论,这话的成色甚至已经变成了七成真,三成假。

更别说,即使是从私利上来讲,难道不是任何一个行业要想保持遥遥领先的地位,都需要持续在研发上进行资源投入嘛?

那工美行业也是一样啊。

宁卫民用手里的东西去增加教学方面的投入,往大了说是替国家和美术行业做贡献,往小了说也为了未来拥有更多的人才,好把工美行业这块蛋糕做大,保证他个人源源不绝的行业领先地位和利润。

所以出借美术作品给美术院校,持续加强与美术院校合作关系,这是高瞻远瞩,非常必要的一步棋。

留着不给别人看,难道就等着这些书画在家起毛嘛。

当然,考虑到这些书画本身的经济价值,以及未来的巨大潜力,失窃和掉包这种事儿难免发生。

毕竟故宫都遭遇过好几次贼,有的贼还真的偷成了。

常林钻石也有在展览期间被人调包的传闻。

但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起码可以降低概率,总不能因噎废食吧?

难道因为有贪污的行为,我们就不交税了?

难道因为担心地震的风险,我们就永远睡在露天处?

没这样的道理吧,这么走极端的人,生活里恐怕是没有的。

这或许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一个例子,在没有能力的人眼里,任何事情都是困难,只有放弃。

但在真心想做事的人眼里,任何困难和障碍都可以找到办法去克服,起码应该尝试尝试。

宁卫民就是这样,说实话在他的眼里,文化产业实在是太庞大的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