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暴发(1/3)
在青海餐厅和“板儿爷”们喝酒的时候,宁卫民忽然想起明天就是周六。>
凭着经营斋宫所取得的经验,他当然清楚享受双休待遇的老外,休息日肯定在家待不住。>
于是便临时改变明天出摊的时间,要求午后就让大家到秀水东街去。>
结果这件事又被他给料中了,准得不能再准地抓住了这个商机。>
1982年5月29日,周六的午后。>
外交公寓附近相当热闹,净是来来往往的各色老外。>
要么是举家出去游玩的,要么就是参加聚会的,还有带着老婆孩子出门买东西的,那客流多极了。>
在这里说句实话,其实这帮待在京城的外国人挺可怜的。>
碍于当时共和国体制的原因,京城的娱乐活动极为匮乏。>
外国人还都属于被我国严格管控的对象,活动范围相当有限。>
别说本地人的商店他们不能去,本地人的饭馆他们不能随便吃,出行游玩都要和共和国的子民分开。>
甚至就连上大街,他们都不能随意溜达。>
京城的许多地方都立着“外国人未经许可不准超越(oreigners are forbidden to ass ithout ermission)”的牌子。>
一旦发现有老外私自擅入,或者突破了界限,公安机关就会出动干涉。>
那可想而知,这帮活成这样的老外。>
今天居然发现家门口出现了一拨敢于打破常规,主动送货上门,敢于向他们招揽生意的小贩,会有多么惊喜和开心。>
而且千万别忽略一点。>
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早已经进入男人挣钱,女人花钱的阶段,这和我们国内大不相同。>
所以还别看宁卫民带来东西除了传统工艺品就是女性时装,一样受到了外国人的青睐和追捧。>
再加上这年代的老外也厚道,买东西从不多问,计算器上打出的价格他们基本都会照单全收。>
这就导致这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宁卫民他们的营业额轻轻松松就超过昨天晚上了。>
新的辉煌,自然让“板儿爷”们意气风发。>
从这个时候起,这些人是绝不会对宁卫民做出的任何决定,再存有一丝的怀疑。>
随后不管是那帮卖农贸产品的小贩,还是昨天晚上跟着宁卫民他们分销捞油水的小贩。>
反正当他们再来到秀水东街的时候,无不是大大吃了一惊。>
因为谁都没想到,今天白天居然这条街会如此大变样,满眼看去都是外国人了。>
唯一的区别就是,经营农贸商品的小贩们,眼瞅着围在宁卫民他们车前的老外们,心甘情愿的掏出钞票来。>
那心里的滋味全都像打翻了的醋缸。>
而连长海、刘老二、李慧兰他们这些小贩目睹此情景,却都是士气大振。>
他们赶紧跑到宁卫民面前要货,也加入到这场做外贸生意的盛宴中。>
受到这场面影响的甚至还有大北窑工业区的工人们。>
他们一下班来到这里,那更有的瞧了。>
好些工人连家里要用的米和菜都顾不上买了,也非要跟着围拢过去看热闹。>
就为了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让外国人这么趋之若鹜。>
然而今天却再没有一个女工去抱怨东西贵了。>
反倒注意力都被款式的新颖和质量的优秀吸引住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