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局面(2/3)
夫待店里,应付这些零散的顾客啊?>
没别的辙,就只能花钱雇人,把店铺托付给旁人照应。>
可偏偏作为个体工商户而言,“雇工难”却是个实实在在难以解决的大问题。>
这里得声明一点,绝对不是舍不得给钱啊。>
哪怕每个月一百块的工资呢,张士慧都舍得掏,而且他还想至少雇俩人呢。>
但话说回来了,这就不是钱的事儿,而是社会观念的苦恼。>
还别看社会上没着没落的待业青年那么多。>
可一般人即便在家闲着,或者是去掏大粪、扫大街,都不愿意跟着他们干。>
即使有些人觉得活儿轻省挣钱还多,自己动心想来,可他们家里的爹妈还不干呢。>
这不仅是因为人们对铁饭碗的向往和敬仰,也因为这年头干个体的人大多身上有“褶”,多数“进去”过,几乎可以和劳改犯划等号。>
社会上普遍认为,这个特殊群体的成员,都是因为受过处罚才找不到固定工作的。>
那若不是走投无路,犯过错误的人,绝不会这么朝不保夕的混饭吃。>
谁要与他们为伍,肯定极其的没前途,绝对混不出个好来。>
然而反过来,烟酒店这边选人的条件也不低呢。>
毕竟前面得维持的场面,后院还得充当库房,把大批量的烟酒存放在这儿呢。>
招来的人是否值得信赖,办事是否周到至关重要。>
肯定不能随便凑合事,招个人就用啊。>
所以脾气不好的不要,不三不四的不要,好逸恶劳的不要,偷奸耍滑的不要。>
甚至就连不会说话,过于实在的都不能要。>
因为别忘了,“张大勺”时不常的还得回来。>
就那老爷子的葛脾气,也不是一般人能轻松应付的。>
还有呢,备不住工商、税务、派出所、街道办,也会因公事来店里。>
传达通知、下发要求什么的。>
那必须得有点灵活性才能应付这些外场上的事儿啊。>
所以说啊,两边的条件和要求都对不上趟,这事儿自然就让人发愁。>
那么暂时就得靠刘炜敬和罗广亮轮流帮忙兼顾这么撑着,这属于没有办法的办法,>
一般都是白天罗广亮顶着,等到刘炜敬下了早班,再来接替他。>
罗广亮这才能再奔秀水忙他自己那一摊。>
张士慧每天晚上再跟媳妇一起收摊、算账、回家。>
说实话,这么这么周而复始的干,累倒是不累。>
可几个人的时间却因此不大够用了。>
等于仨人全被根看不见的绳子给拴在这店里了。>
心态自然就难以轻松,束缚感很强。>
此外,在出货问题上,张士慧也遇到了困难。>
像丙级烟和二锅头酒还好说,可没嘴的丁级烟、戊级烟却真是个烫手的山芋。>
这些东西就跟城里老百姓饭桌上已经快绝迹的窝头差不多,已经很少有人消费了。>
真不大好往外走货,可偏偏还就这些玩意货量最大。>
为此,张士慧只能趁着刘炜敬休息的日子,专门和罗广亮拉着一车着赶到赵公口去。>
想要遵循着宁卫民给指点的办法,在这里把这些烟低价倒手给私人的烟草贩子们,往城外面卖。>
为什么要去赵公口呢?>
因为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