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躲不开(2/3)
去运作雕塑艺术展了,也无法保证这件事不出大的纰漏。>
真要是这件事儿最后办砸了,那才是伤了他的根本。>
说实话,这样不利的局面对宁卫民来说,甚至还不如当初他在重文门被人算计那一次。>
那一次,至少在米晓冉的提醒下,他还能有所准备。>
可这一次是真的全无准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哪怕他可以据理力争,但有心算无心,别人都把词儿都想好了,又是结党群起攻之。>
双方实力根本不对等,让他怎么可能在这样的劣势下,还能舌战群儒占据上风?>
唯一幸运的是,他还有个能镇得住场面的好领导啊!>
宋华桂绝对是个明白人。>
这种情况下仍旧沉得住气,没乱了方寸。>
她也看得出来眼前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逼宫局,更能体谅宁卫民的难处和苦衷。>
而她最高明的地方就在于,虽然不好明面上偏袒于宁卫民,却用了一手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没有逆势而为,却如同清朝皇帝最擅长的那手“留中不发”一样,把这件事合情合理的压了下来。>
敢情宋华桂表示自己十分赞同邹国栋的意见,认可这是一件关系到公司经营方向重要之事。>
可也正因为这件事是这么的重要,她才不能偏听偏信,轻易做出决定。>
她认为自己必须经过慎重的考虑和权衡,或者还会跟总公司请示一下,听听法方的意见,才能有一个相对明确的判断。>
而这就给了宁卫民一个能好好缓口气的间歇。>
至少是能够让宁卫民拥有了一些时间,有机会想出一个好办法来,去解决此事。>
另外,也得说福之祸兮所倚,祸之福兮所伏。>
正是因为邹国栋图穷匕见之举也没能一举克敌。>
宁卫民反倒在公司不再是孤军奋斗了。>
因为凡事无绝对,有人爱烧热灶,就有人爱烧冷灶。>
总公司现在也不是铁板一块,全都是邹国栋的贴心人,非要站在宁卫民对立面上不可。>
有那么少数几个精明人,因为看到了宁卫民经营上的本事,和宋华桂格外对他照拂的态度,明显开始转变对他看法了。>
过去,这些人或许是因为年龄和学历的不足而看轻宁卫民。>
而现在却不这么想了,他们反倒还觉着宁卫民的年轻代表了更多潜力。>
认为他只要抓住这个喘息之机,把眼前这个麻烦解决掉。>
他凭着出色的业绩就几乎稳操胜券,这次竞争中,一定胜过邹国栋,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于是他们纷纷私下里跟宁卫民做了些接触,表示愿意为他提供支持与帮助。>
当然,这种好意就像做生意一样,是别有用心,需要回报的。>
首先,这几个人就几乎都提了一个相似的要求。>
都想荐人去宁卫民的手下干销售。>
为什么非要这样呢?>
当然是因为谁还没有几个亲戚朋友?>
要是把人安排在自己手底下,落人口实不说,也不好管理。>
而要安排到宁卫民手底下干,不但把麻烦推给了别人,也最实惠了。>
宁卫民用人,对学历的要求却不高,但却是能挣钱的,而且福利还好。>
饭补、交通补助都有,每月还发高级化妆品,穿专门定制的高级职业装。>
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