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发现(2/3)
才会有了今日这么一出。>
…………>
凌晨五点多的鬼市,是正常作息习惯的人永远难以想象的情景。>
这个年头路灯隔几十米才有一个二十五度的灯泡,灯光实在微弱极了。>
就在这样近似于无的照明条件下,天坛北门的坛墙根儿下,摆着数十个地摊儿。>
每个摊上点着盏半明半暗的小灯,地上铺块布,摆着东西。>
人的面相是模糊的,但人群的分类却是清晰的。>
宁卫民是带着康术德一路紧着蹬车来的,所以他们到了晓市,还不算太晚。>
虽然已经有了人在城墙根晃动,但还只是零零散散的程度。>
加上他们爷儿俩,也不够十个看东西的人。>
说实话,宁卫民紧赶慢赶初到此处,冒着一头热汗刚下车的时候,是略有些失望的。>
因为眼前的情形,和他前世去过的“大柳树鬼市”根本没法比。>
摊位太少了,估摸溜达十几分钟就能过一遍水儿。>
而且摊主儿也确实像老爷子提前说过的一样,素质参差不齐。>
不少人坐不住,爱主动招来客人。>
但或许是因为肯早来的买主儿,基本都是过去的老客儿,反倒要显得专业多了。>
买主儿几乎个个拿着手电筒,一般不轻易说话。>
先举着手电端详东西,不满意绝不开口。>
而一旦开口,就奔着侃价去了。>
随后就是一场难言输赢的博弈和交锋。>
当然,从这个角度来谈,买的能比卖的精,其实是件好事。>
这符合他们自身的利益。>
而且话说回来了,这年头可当真没有当代造的假货。>
哪怕再倒霉,再不识货的主儿,随便闭眼买上一个,大不了就是民国仿的呗。>
就这点儿,那可比前世那些鬼市强太多了,>
于是当宁卫民草草看过去,发现像样而的玩意还真不少。>
地摊儿上瓷器、木器、铜器、笔筒、鼻烟壶、挂表、卷轴,什么都有。>
他又抑制不住的乐了。>
别说,这一趟还真算得上来捡钱,弄不好真能弄着好玩意。>
还是听师父的,别乱说乱动的,老老实实跟着看吧。>
不同于兴致盎然,满怀期待的宁卫民。>
康术德虽然不动声色,镇定自若,但其实他心里很有点郁闷。>
因为头两天,有几件他刚刚看好的东西居然没了。>
原本他以为知道鬼市的人还少,旁人看不出呢。>
想等着沦为卖不出去的“逛市货”,再以低价拿走的。>
结果好,这一等,就落了个空欢喜。>
看来,这市场上吸引的人越来越多了,高人越来越多,有好东西就不能再等了。>
这么想着,他愈加仔细的挑了起来。>
因为终归不想让宁卫民太过失望,他总得淘走一两件,不白来上一回才好。>
但也邪门了,越这么想,老爷子就越发现,能让他看上眼的东西真是难找。>
逛了大半天,也就矬子里拔将军,他半凑合的花了两块多钱买了一方砚台而已。>
起来揉着酸麻的双腿,老爷子心里还琢磨嫩。>
这方咸丰年的鲁砚质地虽说还凑合,可有裂痕了,回头顶多了能卖个三十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