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百五十章 淡季不淡(2/3)

都引得这么多人,那大菜更是值得品尝,兴致自然高涨。

等到真进入饭庄,客人更会被独具特色的内装修所震撼,被周到的服务伺候得无比舒坦。

说白了,光看着这里的服务人员积极热情的服务态度,就让人觉得心情愉快。

别说“坛宫”的宫廷菜确有自己的特色和绝活了,烹饪水平相当高。

哪怕真是普普通通的手艺,在这样的情形下品尝起来,客人也会觉得滋味远胜别处一筹。

所以实际上,往往顾客在“坛宫”吃饭,感受都不错,很有点留恋不愿离去的意思。

哪怕是碍于经济能力所限,许多人都知道自己再难有光顾的机会。

但也一定会对“坛宫”留下了极为深刻的美好印象,对这次用餐经历倍感高兴。

为此对请客的主人感谢备至的。

反过来见到客人这么高兴,请客的人同样会感到倍儿有面子,这钱花得值。

那可想而知,在这种宾主尽欢情况下,宁卫民根据餐厅的提议,委托罗师傅做的“京八件”礼盒,又摆在了营业区的醒目位置,那还能不好卖吗?

哪怕定价八元一盒,一块点心折合一块钱一个,比副食店的一斤 毛的定价要高出数倍。

可在“坛宫”名气、口碑,以及沉浸在美好用餐感受的加成下,这玩意也依然好卖的很。

说白了,“坛宫”如今可是个京城知名的大品牌啦。

那么许多客人临走的时候,自然都想再带一盒给家人尝尝。

如果公款消费,当然是不要白不要。

即便自己掏钱的港客和外国人,那也是买得起马就配得起鞍哪。

实际上,“京八件”受欢迎的程度大大超乎了“坛宫”所有人的预计。

要知道,罗师傅带着几个徒弟跑到饭庄干活,产量有限,每天也就能出个百八十盒,一百来斤的。

这点东西根本轮不到大单位批量采购,每天光来餐厅光顾的散客就能消耗掉了。

而且无论谁拿回去一吃,立刻就能觉出好来。

因为这些炉食,可都是手工烤制的新鲜货啊。

论松软,论酥脆。

本身就比副食店那些工业流水线的产品,恨不得跑糖漏油的陈货强太多了。

再加上罗师傅按宁卫民的要求,材料都用顶好的。

不用糖,只用蜜,该用核桃用核桃,该用榛仁儿用榛仁儿,该用苏子的用苏子。

绝不拿普通的花生、瓜子、芝麻对付。

果料也不用那全白糖渣滓的的平民“果脯”。

而是用“坛宫”的自制糊条、烘干的纯果脯、干桂圆,和真正的蜜渍蜜饯、蜜桂花。

就连萨其玛的选料和制作也是一丝不苟按照过去正宗满族饽饽做法。

材料用黄米面,而且是加了奶酥油的,还要用蜜拌匀。

绝非如今京城仅存的那种南货铺的做法,用素油、素面、染红了白糖制作的廉价品。

可想而知,这样真材实料的饽饽,味儿有多么的醇厚,吃起来意犹未尽啊。

那满嘴余香的口感,丝毫也不弱于西式糕点,能不受到欢迎吗?

别说没有客人认为贵了,反倒不少客人还认为物有所值,专门跑回来再买的,没了还要预定。

甚至不少人因为要买罗师傅的饽饽,还回来顺便再吃一顿饭的呢。

最后弄得就连宁卫民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