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百五十一章 小马拉大车(2/3)

只不过他们是把“坛宫”当成自己的耗子窝了。

如今不往外偷了,全改成往窝里面叼了。

这要让人知道,得多丢人啊!真是要钱不要脸了。

得知内情的宁卫民气得简直想骂娘。

这种狗屁倒灶的事儿当然更得严惩,真是一帮不让人省心的玩意!

可这些事仍旧不算什么。

宁卫民很快就发现,最棘手的麻烦,反倒是他自己贪功冒进,又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应有的准备造成的。

敢情本月下旬,在港城大获成功的合拍电影《火烧圆明园》开始转到内地公映。

宁卫民按照原定计划,也在京城电视台每天电视剧黄金时段,开始同步播出李导演用电影片段帮他剪辑合成的“坛宫”饭庄的广告。

没想到这部电影影响力和两个大明星的号召力真不是盖的。

刘晓芩和陈烨不但抢了原有历史中名人广告第一人李默然的风头。

成了大陆内地最早做商业广告的明星,在报纸上引发了社会性的大讨论。

她们“两宫皇太后”在广告中的风姿,也让“坛宫”饭庄,变得像“皮尔?卡顿”的西服一样具有了时尚感。

完全不同于“听鹂馆”和“仿膳饭庄”带给国人中规中矩的死板影响。

结果这种推广力对于国人而言,远比大师本人宴请法国大使馆的新闻还管用。

一时间,按照广告上的电话号码和地址,来询问订餐情况的人激增。

再加上原有已经涨起来的客流量,“坛宫”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爆满程度,买卖简直是火透了!

但宁卫民可笑不出来了,只感到焦头烂额。

因为饭庄的接待能力此时出现大问题了,根本满足不了顾客的需要。

要知道,在这个季节,有能力追这个时髦,来“坛宫”尝鲜儿的客人,不少都是北海仿膳饭庄的老顾客。

不是这个部,就是那个部的,来头都不小,还基本都是头头脑脑。

这样的阶层,压根不是他开罪得起的。

但是老顾客,他也不能让人家失望啊,他很清楚回头客才是一个买卖的基本盘啊。

所以说,“坛宫”的地方终究是太小了,这有限的包间给谁不给谁啊?

调配问题太让他为难了。

甚至就连“京八件”,都从香饽饽,成了他的心头病了。

压根就没法再摆在餐厅里销售了。

敢情一机部下属的仪器仪表工业局局长。

第一次看到这礼盒,开口就要给部里买八百盒,还给春节预定一千盒。

第二天,这个局长又替一农机部的干部打电话来,再订了五百盒。

乖乖,这么大的量,恨不得能把宁卫民给撑死,他哪儿吃的下去啊?

所以没辙,光这些订单已经够罗师傅忙春节的了。

产量跟不上,那再好的东西也成了惹祸招事儿的根苗了。

他不能不藏起来,免得再被这帮财大气粗的祖宗们看上,作茧自缚啊。

不过好处,倒是“葡萄常”的葡萄,每天五六件,七八件儿的,也被这些豪客们买走。

拿去送礼或是装饰自己办公室了。

这倒是让宁卫民又吃着了点儿意外甜头。

总之,客人少了想客人,客人多了又嫌弃,永远没有合适的时候。

小马拉大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