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百九十九章 小托拉斯(2/3)

那都会是顺理成章的事儿了。

这是利益使然。

而对宁卫民来说,最大的改变在于销售批发的数量上。

因为仅靠罗广亮那几个兄弟在秀水街贩卖“”的拆标服装,已经不赶趟了。

他要不想库存积压,就得通过煤市街的街道缝纫社把这些服装批发给别人。

于是前门大栅栏地区的一些颇有点实力,平日也懂得讨边大妈欢心的个体户,便很幸福的不用再跑南方了。

他们春节刚刚给边大妈送的礼,得到了丰厚回馈。

边大妈优先供给他们的拆牌服装,那是相当的好卖,足以让他们捞得盆满钵满。

与此同时,因为皮尔-卡顿华夏地区的经营数据喜人,从法国总部选送到这里的新款服装版型也就越来越多。

这对于街道缝纫社而言,无疑代表着更多利润可观的的代工业务,前景喜人。

而在宁卫民看来,除了硬件之外,他已经完全具备了生产属于自己“花花公子”品牌服装的基础了。

他曾经粗劣的核算过一次,发现缝纫社一旦建厂。

如果采用低价布料仿照皮尔-卡顿版型所生产的服装成本,甚至可能要比从花城那边淘换来的劣质服装还低。

那么只要他想,随时可以用价廉物美的款式新颖服装打响自己的招牌。

正因为这样,宁卫民才会希望街道能建厂。

但建厂归建厂,他却绝不愿意街道为建厂取缔缝纫社。

毕竟今后他仍然需要这么个作坊式的加工点修补尾货和瑕疵品,批发倒卖。

真一气儿把所有干活儿的人和设备都挪到工厂去,弄不好反倒麻烦了,成本还高了。

他认为最好的方式,还是在保留缝纫社现状的同时,另寻一个地方建厂,招聘正式职工。

这样一来,他和街道的合作既不会出现短板,什么利润也都不耽误去赚取。

今后是既有临时工应付修补的短工,又有正式职工玩儿现代化生产。

两方面都能来钱,还能形成有效互补,这多好?

至于办厂的资金和建厂后的业务,他跟街道李主任也统统打了保票。

实际上,他在缝纫社的保险柜钱都快塞满了,正愁没发弄呢。

街道办厂从银行批不下贷款没关系啊,他可以借二十五万给街道办厂买设备,还不要利息。

这样加上街道自有利润存留,已经富富有余办个百八十人的小厂了。

要说这事儿,还真是哪儿哪儿都合适。

因为即便银行肯批给煤市街街道贷款,那李主任还没那个胆量去接呢。

可宁卫民给的钱就不一样了,因为宁卫民的个人身份忒特别了。

他既是给街道发活儿的大客户,又是能负责包销的主儿啊。

李主任对服装再外行也对宁卫民的主意充满信心。

他一琢磨,觉着只要有宁卫民在,街道这边只管老老实实的干活拿钱就完了,多么的省心呢。

真要是有亏钱的风险,宁卫民才不会那么傻,把这么多钱不讲条件的投进来呢。

既然人家都不怕,那他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于是这件事已经基本确立了,李主任没费多少思量就决定照办。

现在差得就是尽快选址、买设备、以及怎么请来行家帮衬的问题了。

其实除了选址找地方之外,后面的问题本质上也不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