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一章 何乐而不为(2/3)
恰如其分。>
而且要知道,至今为止,在京城尚未有过任何一个地方,举办过这么多,这么多摊位聚集于一起的,以文化为主题的露天集市。>
哪怕当年的琉璃厂在鼎盛时期,五十年代特别流行在公园举办游园会时,也未必能见到如此众多的商家集合于一市的胜景。>
甚至就连宁卫民自己亲手筹备的新春游园会。和以往逢“五一”、“十一”,他举办过的节日书市,比起来都差远了。>
要知道,那些活动既没有这么多国营单位参与,也没有这么丰富的商品种类。>
新春游园会那不过是带上点卖服装玩具的小吃一条街罢了。>
过去的几次书市,归了包堆儿也不过摊点一百余家罢了。>
单纯从规模上看,就能比这一届书市缩减一大半。>
所以无论怎么看,能把活动办成这样大的场面,都是一件前所未有的壮举。>
至于为什么宁卫民就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召集来这么多商家踊跃参与。>
说破了其实不外乎两个原因。>
其一就是这小子的人脉关系网厉害。>
要知道,出版社方面,美协下属的出版单位,有四十家左右。>
和皮尔-卡顿有广告往来、业务的报社下属单位,也有二十六七家。>
还有三十多家出版社、书店、文具店,早已经是斋宫周末书市的常客,每次花二百元的租金也哭着喊着要来的。>
等于全部出版单位里一大半儿都是关系户,剩下其他的,才是正常招商方式联系来的单位。>
而且宁卫民还特别善于利用合作伙伴的人脉关系>
像来自于琉璃厂的那些店铺,就统统都是响应上级号召,奔着还人情债来的。>
别忘了,天坛园方可是用自己的房子安置了琉璃厂的四家店铺好几年呢。>
由天坛园长亲自出面打电话,那这点帮文物局要是不肯帮,咱们这个国家也就算不上什么人情社会了。>
其二,就是靠全免费待遇以及超乎想象的优质服务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说白了,这次为了创牌子,打响名气,宁卫民不惜赔本也要赚吆喝。>
他深知书的种类,书的折扣,才是书市的主题,是吸引人流的根本。>
知名单位的品牌效应对客流量的影响也至关重要。>
所以对于所有首次来参与的出版社和书店,只要愿意提供相当数量的折扣图书,他是统统免租。>
甚至不但一分钱不收,他还管茶、管饭、提供现成的摊位设备。>
为了这次书市,天坛园方专门在西门甬道两边搭好了自制的铁架木板长桌。>
那长桌大概是一米二宽三米长的尺寸。>
桌角撑起铁架铺凉棚,凉棚上挂条幅,条幅上贴字,是各个单位的名字。>
而桌子上只要铺块台布,底下就可储物,上面就可以摆书。>
此外,每个长桌还配备两把凳子,两大块雨布。>
这两样也有大用处。>
每天收市,或是赶上下雨的时候。>
只要把雨布往桌子上一铺盖,凳子再倒过来一压,这就算齐活了,能彻底遮盖住整个摊位。>
免费提供的午饭也不差,就在天坛的职工食堂就餐。>
每人一元钱的标准,起码能保证一荤两素。>
此外,上午和下午,还会有专人给所有出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