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甜头儿(1/3)
就如同赌输了的人都惦记着翻本一样。>
生意亏了钱,张士慧同样有打翻身仗的要求。>
否则他投进去的三百多不全泡汤了?>
那得拿半年的工资来弥补啊。>
更何况在他的心里,这又没有赌博带来罪恶感,亏了当然得赚回来。>
所以必须干,没什么可考虑的,这样的愿望再正当不过了。>
而且说实话,他也真的相信卖蛤蟆镜肯定赚钱。>
因为《大西洋底来的人》实在太火了,现在外面的小年轻全在学麦克哈里斯。>
别说墨镜已经成了必不可少的时髦装备,被叫做“麦克镜”。>
而且夏天里,许多人的游泳姿势也变了,全玩儿上了“麦克式”。>
年轻人还学会了这样介绍自己,“我是一根从大西洋飘来的木头”。>
甚至某单位评选先进典型,有的选票居然填写的都是“麦克哈里斯”的大名。>
同时,还有一项健身运动也因这部电视剧风靡全国,那就是飞盘。>
由此可见,麦克哈里斯这位来自异国的电视形象,带起了多么狂热的流行。>
可话说回来了,京城哪儿产蛤蟆镜这东西啊?>
那全是从南方弄过来的。>
张士慧自己也有一个蛤蟆镜。>
那就是他去年帮一个南方旅客的忙,打听到了一个要紧办事处的电话,人家送给他的。>
而自从他戴上这个墨镜之后,不但刘炜敬夸他帅。>
熟人、哥们儿谁看见都羡慕。>
让他恨不得洗澡睡觉都戴着,怕稍有疏忽就不知叫谁顺走了。>
所以正是因为这样,外头蛤蟆镜的行市也一直是狼多肉少的状况。>
利润虽然不像邻居说那么邪唬,可卖二十,二十五块没问题啊。>
要不是邻居觉得水果的事儿对他也负有一定责任。>
不忍心他蚀本,为他专门去求人挤出货来帮他,他哪儿去进这样的俏货去啊?。>
总之,这样的亲身体验让张士慧真认为没什么可担心了。>
甚至觉得过这村儿就没这店儿了,反而得多凑点钱进点货才行。>
于是他不得不动用了最后的办法,除了跟爹妈写信求助,第一次主动张口要钱。>
他还去把自己最喜欢的板儿砖录音机给送进了信托行。>
然后跟刘炜敬开了口,赌咒发誓这门生意能挣钱,让她尽量拿些钱周转。>
就这样,加上手里卖水果的余钱,总算又凑上了五百四十块。>
最后通过邻居的关系,拿到手里三打货。>
还别说,这玩意确实比水果好卖多了,张士慧总算尝到了生意的甜头。>
头一次探路,他带到东单街头去卖的六副眼镜,很快就以二十三四的均价卖出去了。>
一下子就赚了四十多块钱。>
于是为了庆祝初战告捷,他带着刘炜敬高高兴兴的下馆子吃了一顿。>
只是因为这事儿他的心态又变了。>
他觉得自己就这点东西,卖一个是一个,产生了惜售心理。>
认为这样的开价有点太便宜了,必须得把价格抬高一格。>
所以第二天就变成了开价三十,最低二十六七的底价。>
这一下子,虽然还有人肯买,但销售的速度却慢了不少。>
一天下来,只出售了三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