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4章:百年边塞鸣锋镝、浮空白露、假做真戏(1/2)
只见老罗说道:“凡民间私有人、马甲,傍牌、火炮、旗纛、号带之类军器者,一件杖八十,每一件加一等。”>
“私造者加私有罪一等,各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其弓箭枪刀弩及渔叉禾叉,不在禁限。”>
“所以民间拥有刀枪是可以的,只是百姓没有得到倭刀的渠道,而军械和缴获又不会流到市面上,所以用这种刀的很少。或许有零星的使用也未可知,但是肯定说不上有什么规模。”>
“那就奇怪了……”沈渊听见这话暗自皱了皱眉,根据老罗所说的内容,他发现里面有个大问题!>
老罗说民间有极少的倭刀还在使用,但是非常罕见,这和苏小棠说她父亲交友广阔,她却只看见过一次倭刀,这两种说法基本上是相符的。>
可即便是这么少的倭刀,却还是掌握在江湖人的手里,可那个死去的元白露却根本不是江湖人!>
沈渊得出这个结论是非常容易的,因为在大明朝能识文断字的人并不多,有举人这样文字功力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如果这个元白露,他只是一个粗通文字的江湖人,那么他是根本不可能混进举人堆里的,那简直就像是绵羊中的狗熊一样显眼。>
沈渊可以肯定,真要是水月禅林里面那种举子聚堆的情况,只要两三句话之间,那个假元白露就得露馅儿!>
可是事实上,元白露却神不知鬼不觉混进了水月禅林……想到了这里,沈渊却又猛然想到了另一个可能!>
他回头向老罗问道:“即是如此,那么在大明境外呢?除了东瀛之外,有没有其他的地方也在用倭刀?”>
“有啊!”只见老罗一点头说道:“在咱们大明附近,有两个国家都曾仿制倭刀,安南和朝鲜。”>
“在这两个国家里,类似倭刀的兵刃大行其道,不过和真正的倭刀还是有细微差别的。”>
沈渊知道老罗所说的安南其实就是越南,而朝鲜则是代表着整个朝鲜半岛上的朝鲜李朝。>
在1392年,李成桂推翻了高丽王朝自立为王,创建朝鲜王朝。他为了争取明朝的支持,李成桂参考了高丽古名“朝鲜”,和李父就仕之地“和宁”这两个国名,遣使请明太祖朱元璋裁定。>
朱元璋认为“朝鲜”是古名,而且“朝日鲜明”出处也很文雅,因此裁定朝鲜为新国名,这个名字从那之后就沿用至今。>
而这时沈渊的身边的王瑞和炼心道人,他们听到沈渊接连询问,居然把话题都扯到了大明朝疆界以外,他俩心中也是暗暗吃惊!>
话说那都是远在数千里之外的事,跟他们这件凶杀案又有什么关系?>
不过这位沈少爷,显然是一心要把倭刀这条线索彻底查个清楚才肯罢休。>
……>
等到沈渊彻底问了个清楚之后,又和老罗聊了一阵子,他们这才从兵部告辞而去。>
这个老罗可是非同小可!沈渊发现他在兵器的运用和配置方面,都是极为熟悉。>
他不但对各种兵器、乃至于马步战法、在各个时代时期、各种地形地貌的运用,都是十分了解,而且在武备这方面堪称渊博之极。>
就拿这个倭刀做比方,他很清楚就说出倭刀这种极其锋利的开刃方式,其实是源于东瀛人很少穿戴甲胄的缘故。>
即使是那些彩绘花里胡哨、看起来很是威风凛凛的铠甲,除了最尊贵的主将之外,其他的武士铠甲上面的甲块,也有很多是用竹块做成的。>
就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东瀛倭刀才会做得如此锋利,因为他们只需要对付人的血肉之躯就行。>
可是和它形制相近的唐刀却不同,虽然两者是一弯一直,但它们最大的差别,却是在开刃的方式上。>
唐刀要对付的敌军基本都是身穿铠甲,所以开刃的时候并没有那么薄。不然到了战场上,两刀砍上人家的盔甲,你的刀锋催折之后,刀在手里就会变成一根铁条!>
听到了这番高论,沈渊心中不由得暗自佩服。这位武备专家,以后他倒是可以留心结交,沈渊觉得将来肯定能派上大用场!>
沈渊自然是好生感谢了老罗一番,他还和老罗约定,将来没事儿的时候一起吃酒,他最爱听别人说这些兵刃武器方面的事。>
然后他们才就此告别……等到他们这时候出了兵部时,太阳都偏西了。>
……>
马智敏的老师陈为公是兵部尚书,自然是公务繁忙,所以他们临走的时候也没去辞行。>
一到了酒楼上,大家也都饿了,便要了酒菜上来吃。>
眼下早已经过了饭点儿,酒楼上甚是清静,他们也正好就此交流一下对案情的看法。>
正在这时,一位官差走上来,向马智敏报告了一件事。>
等马智敏听了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异界之我主天道
囿于昼夜与厨房与爱
这只猫成精了
魔术师之传奇
缘来是个局
林阳江婉菱
远有荷兮鹿未言
皇尊爹爹,娘亲拒婚
独家专宠:青梅萌妻休想逃
夜撩甜妻:秘爱豪门小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