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四百七十八章 梳理脉络(2/2)

“你们要是真的出西域,等找到了落脚的地方,我送给你们一个大牧场好了!”李适道。

“说实话,畜牧业这种东西,匈奴人逐水草而居,实在是太粗糙了。

真正的养殖业还是要以农业为基础,比如地豆壳拿来榨油后的渣渣能做为畜牧业饲料。

所以想要弄好畜牧业,实际上农业是非常重要的几个环节,甚至决定了畜牧业的规模!”

“那渔业呢,也是如此吗?”范瑾瑜听到李适的话若有所思的追问道。

李适继续解释“渔业不一样,它是农业的重要补充。

因为捕捉过来的鱼腌制晒干后,保存很长的时间,对遇到某些天灾的农业来说,能增加农民对天灾的抵抗力。

更重要的是,一般上百姓都是农闲的时候出航捕鱼,这就更是对百姓劳力的合理利用。

所以相对于其他的产业,渔业是一个相当值得投入的行业,这也是我向要船工的原因。

一切为了百姓能吃饭,不寒碜!”

范瑾瑜继续追问

“不过畜牧业还好说,只要牲畜活着就能赶集贩卖,但鱼类总不能都晒成咸鱼干吧。

而且就算你去大海上补到了鱼,怕是一两天就死了,三四天就坏了,鱼可经不住放!”

“我知道!”李适点头道“这就衍生出了基于产品的流通而产生的交通问题。

交通包括不限于道路,运河,桥梁,驿站等等,关乎整个国家的布局。

我打算北边由我们现在所在的广阳郡一直到洛阳挖掘一道水渠,彻底连接北方与腹地。

另外再从洛阳挖一条水渠到会稽,彻底打通南北之间的联系。

只有这样的话,中原才是整体的中原,华夏才是整体的华夏!

前面的话,范瑾瑜的感触并不是非常的深,但现在听到李适的话,范瑾瑜却清晰感受到李适在有序梳理整个天下的脉络。

对比起始皇帝制造驰道,李适的解决方案让人听起来感觉更加的丧心病狂,总感觉按照李适这弄法,不会再过个十年,中原又大乱吧!

“你还真有魄力,就不怕再出现像你一样的人吗?”范瑾瑜忍不住道。

“这就又归结到第一点,还是农业的发展,只要粮食足够,并且干活发粮食,我相信不会有百姓会拒绝这样的工作的!”李适自信的说道。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