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九百七十节战略欺骗(2/3)

可以泄露重要信息的行为模式以及保密程度很高的计划或军事行动等。

一个完整的战略欺骗行动需要有诸多的辅助过程,需配合其他相关的战略行动,进行信息缜密吻合,甚至虚实相间的信息释放。

以军统的情报和行动能力,伪造出相应的情报不难,难的是如何一步步开展战略欺骗步骤,戴春峰觉得左重应该有了完整计划。

意识到此事可行,被拍了一马的老戴来不及高兴,正色询问:“想要实现你说的战略欺骗,需要多少人力、物力,多久可以完成?”

左重没有犹豫,立刻将早就想好的要求说出:“学生需要20名具有十年以上从军、实战经历的参谋,最好分别有日本和德国留学背景。

我们想要误导红俄人和日本人,行动中涉及到的情报,细节必须真实,甚至比真的还要真,否则对方的情报以及决策机关不会相信。

这就要求参与行动的人员要熟悉这两个国┴家的军事理论、军事单位、思维方式、公文中遣词造句的刁惯、称呼,乃至地图作业等技能。

之所以不找红俄军校留学生是考虑到和异己份子的渗透能力,为了保险起见,与红俄军事理论相近的德国┴军校留学生是个不错的代替。

至于完成时间,不会太短,此次是一场持┴久战,我们要欺骗的是这两个国┴家最为聪明的一群人,需要一点点的误导对方,欲速则不达。”

德国和红俄军事理论相近,这可不是左重胡说八道,这里面有着历史原因,细究此事还要从上次大战说起。

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标志着欧战的最终落幕,德国除了要割让国土,放弃海外殖民地,承担巨额赔款外,军事方面也受到了极大限┴制。

陆军不能超过10万人,军官不能超过1.5万人,解散德国总参谋部和军事院校,取消义务兵役制度,禁止德国拥有战车、飞机、重炮、毒气、潜水艇等新式武器。

这些条款不但激怒了德国┴军官团和民众,更让德国发现自己仅存的武装力量不但无法应对国内问题,在面临波兰等新兴国┴家时都很难自保。

相比于对德国的羞辱,协约国对红俄的压制和孤立更加直接,除了将对方排除出凡尔赛体系,英美等国还组成联军干涉红白大战。

对于国际形势恶化和自身安全的担忧,德俄放弃了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和敌意,开始试探接触。

1919年底,双方就借着遣返战俘问题开始磋商军事合作。

1920-21年爆发的俄波战争,以及法国为了战争赔款接管德国鲁尔区事件,更加刺┴激了俄德两国对重新武装自身的渴望,并推动双方的军事合作走上快车道。

军统柏林站从秘密途径侦知,1922年俄德双方正式签订了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拉巴洛条约》,并附带了秘密的军事补充条款。

后来随着魏玛的成立和红俄高层的人事更迭,德国复设军事院校,俄德双方的军事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特别是随着德国经济的复苏,红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双方开始了在人员培训、工业设施和军事理论层面的更深层合作。.??m

在红俄快速吸收德国的军事技术和技战术的同时,德国也在不断向红俄派出军事人员进行演刁,接收红俄军事体系下的现代化军事知识。

从1925年起,苏德双方开始常态化互派军官进行交流,特别是红俄有计划地选择有潜力的军官到德国┴军事院校进行培训。

故而德国对红俄军事思想、制度非常熟悉,德国┴军事院校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