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111章 二姑(2/2)

很熟,还请陈教授给他开过治病养生的方子。  对陈无咎的医学水平很推崇,一来二去的,彼此就成为好朋友了。  居然还有这种事?  陈予权脑海中倒是没类似的记忆。  毕竟这只是二姑的私事,二姑有哪些朋友,陈予权也不可能全都知道。  但有这层渊源在,陈予权对此行的成功,又多了几分信心。  没错,陈予权的“口服液”,到目前还没有配方呢!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征地,建厂,买生产线,只要砸钱就行,但配方这玩意,却不能马虎。因为这个口服液是面向所有人群推出的,首要一点就是要保证绝对安全。  其次,也确实要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比如后世报纸上报道过的:某某鳖精的生产工厂,整个厂子就一只老鳖冻在冰箱里的情况,陈予权不能让其发生在自己的保健品工厂。  陈予权给自己这个口服液定下来的基本要求就是:安全第一,保健功能尽可能高。有病治病,无病强身。  事实上,这玩意更大的可能是变成某种礼品,逢年过节的时候,给家中长辈买上几盒,花钱不太多还有面子。  我泱泱中华,“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只要肯在这方面下功夫,就一定能赚得流油。  在营销领域,任何一个成功的金点子,本质上都是收割智商税。  在这方面,陈予权绝对没有道德洁癖。  还是那句话,与其让别人去收割,不如我来收割。  今天正好是周日,所以他们直接去的陈无咎教授家里——一个很陈旧的单位宿舍区。  静江省中医研究院也不是什么富得流油的单位。  在国家逐年加大对科研投资之前,任何科研单位都面临着经费严重紧张的情况。  没有例外。  况且,自从西医大兴之后,中医的生存空间就被压缩得很厉害。  事实上,陈无咎教授每个星期至少要有三天去静江省中医院坐堂问诊,才能拿到足额的奖金和岗位津贴。  纵算如此,一大家子人,日子其实也过得紧巴巴的。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