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233章 摸底(2/2)

有几个大型的银行和“财团”支持,不可能搞到江都证券这么大的规模。  “陈总谦虚了。”  老王难得夸了陈予权一句。  “只要有钱,凤凰商业区的后续开发建设,也不是不可以搞,未必就一定要依赖金海集团。毕竟滨海这边,是我们的主场。”  现阶段,大家都自然而然地将维多利亚当成“境外”。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陈予权摇摇头,很诚恳地说道:“不瞒王总说,贝贝嘉是赚了点钱,但我同时还搞了好几个其他项目。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真没办法把所有资金都投入到凤凰商业区的后续开发中去,否则,其他几个项目很有可能会资金短缺。”  “哦?不知道陈总还搞了什么项目?”  老王饶有兴趣的样子。  他确实想要搞清楚陈予权出售凤凰商业区股份的真实意图,确定这中间没什么陷阱。  “两个大项目。一个是青峰酒厂收购,扩大再生产,我准备搞一下白酒,年产八千吨的样子吧。另一个在星州,建了个生物科技工业园,准备生产保健饮品。占地一百万平方米,厂房已经搞起来了。”  陈予权倒也并不隐瞒。  想要取信于人,自己首先就要说真话,展现出足够的诚意。  “哦,这还真是大项目。陈总的桑梓观念很重啊,在江口赚了钱,全都回家乡搞投资了。”  老王皮笑肉不笑地赞叹道。  不过看上去,他又更加有几分心动。  大家都是明白人,陈予权说的这两个项目,如果真实存在,那还真是烧钱大户。不但厂房建设,生产设备需要不少钱,后续产品搞出来之后,广告投入更是个无底洞。  贝贝嘉赚的那点钱,确实不够填窟窿的。  当然,这也是因为老王压根就不清楚贝贝嘉的真实盈利能力,他要是知道贝贝嘉快赚了个小目标,恐怕就不会是这样的想法了。  要知道,无论是酒厂还是生物科技工业园,只有前期是需要实打实投资的,后期完全可以依靠银行贷款来运作,不需要再自掏腰包。  不懂得杠杆操作的商人,做什么大生意?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