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65章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1/2)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杨光辉的神色变得凝重起来,显然马德诚谈到的这个情况,引起了他的共鸣。  作为地区专员,他当然比马德诚更加清楚整个地区矿业开采的情况,知道马德诚说的是事实。  “不科学!”  “这个说法有点意思……那照你的看法,怎样开采才是科学的?”  “上规模……”  马德诚脱口而出,随即意识到自己“不讲究”了,脸上立马露出紧张之色。  不过杨光辉压根就没在意这种小细节,只是目光炯炯地盯住他,问道:“怎么上规模?具体怎么搞?”  “杨专员,我们青峰一直都没有上规模的国有煤炭企业,最大的煤矿就是黑石煤矿,是个县团级架子,而且还是归青峰矿务局管的,不归我们地区管。就算黑石煤矿,产能也不大,深加工能力也没有,一样是直接卖煤。有色金属那一块,最大的企业是鑫峰公司,有一定的粗加工能力,效益还可以。不过附加价值还是不高……”  “所以我个人的看法是,要把全地区所有的煤矿和有色金属矿都整合起来,组成两个大公司,一个专抓煤炭工作,另一个专门抓有色金属开采冶炼的工作。这么一来,我们就可以形成规模优势。”  “是吗?就这么简单?”  杨光辉不动声色地问道。  马德诚顿时又紧张起来,不由自主地看了陈予权一眼。  陈予权却偏过头,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就好像压根就没察觉到马德诚的“求助”。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马德诚无奈,只得仔细想了想,小心地说道:“杨专员,实际操作肯定没有这么简单。但是这样做,至少有几个好处。”  “什么好处?”  “第一,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哦,是有效利用,不是野蛮开采。我们青峰地区的地下,确实有很多的煤炭和有色金属,但矿脉分布也是比较复杂的。现在大多数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在内,都不具备深入勘查矿脉的条件,只能凭经验……更不要说私人小企业了。很多小企业都是乱挖一气,不但浪费资源,对环境的破坏也十分严重。”  “嗯,环境破坏……”  杨光辉微微一愣,随即轻轻颔首。  现阶段,环保意识真的很稀罕……基本上,杨光辉已经可以断定,马德诚这番话,受了陈予权极大的影响。  不过陈予权能够特意向他推荐马德诚,可见对此人还是比较认可的。  不知不觉间,杨光辉已经将陈予权当成能够和自己相提并论的人物了。  “第二,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  “怎么叫集中力量办大事?”  杨光辉打断他,问道,明显带着考校之意。  马德诚说道:“杨专员,您以前是大型国企的老总,对企业您是最熟悉的了。越是小企业,越是实力不够,产能不大,品质又差,没有任何议价权。越是大企业,才越有底气。产能大,品质也能管控到位,还有实力搞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同样的一吨煤炭,小煤窑只能卖六十块钱还有可能亏本,大企业卖五十五块钱还有利润。因为管理费用,后勤支援费用都是可以分摊的……”,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杨光辉问道:“你以前搞过企业吗?”  马德诚点点头,很谦虚地说道:“是的,杨专员,我以前在供销社工作过一段时间,懂一点生意经。”  “嗯,搞供销社的能想明白这些道理,也不简单了。”  “第三,就是能降低安全事故。大企业的管理肯定要比小矿企严格,而且地区管理起来也比较轻松。像现在这样,小煤窑遍地开花,几乎每天都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很多不大的事故直接就掩盖掉了,连报都没报上去。”  杨光辉轻轻点头,说道:“有一有二有三,那还有没有第四点?”  “有的,杨专员,第四点是利税管理。”  “很多私人小煤窑小矿企,都是无证经营,政府不但压根收不到他们的税,出了事还要为他们善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