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二八章 立道(2/3)
那一首寒菊、四句立道之语,至少是已经传遍了扬州。
当然这个扬州指的是扬州的士子、地主、富户、官僚这种上层阶级,事实上王言遍天下的才名,也是在天下的这些上层阶级中传播。
换言之,这些人就是天下。
毕竟田间地头的农家人,城里做着各种工作的打工人,除了少数接触那些人较多的职业,其余人是不关心这种事儿的。一年到头吃不上两顿饱饭,谁会关心那些没有用的东西。
在结束州试的次日,欧阳修就叫了王言过去询问那四句话,不过当时王言托辞整理一番,一直拖到了今日。
这就是藏拙了,十所述,当官可以研究学问,研究学问可以做学阀,做成了开宗立派的一个山头就可以掌握一部分对于学问的最高解释权。由此可以反哺到官场,打击政敌,排除异己。
王言是要当官的,属于是和平演变,而不是武力颠覆赵宋政权。但不管这两者的哪一种,其实都需要理论支撑的,那是所以进行一些行动乃至于颠覆政权的正统性,大抵如同打仗之前都要找个理由一样。
立了道统,那么以后就有追随者,就有政治力量。不管是收了当官的做小弟,还是吸引了大量的士子信奉他的学说,都是力量。好像孔子门徒三千,能打的,有钱的,学问做的好的,什么人都有。
王言用的心学,知行合一、格物致知、经世致用,讲究虚实相合、动静如一,也就是辩证。当然不可能全都是心学的东西,多的是他的个人意志。
也就是某个逼人写不出来,不然他王某人难道还创不出一派学说么?
欧阳修不是指点,而是提问。有些问题王言能解答,有些问题王言说要再思考,有些问题说没考虑。
这些当然不重要,只是王言已经说出来的东西,就已经足够让欧阳修惊骇了。十宗,必将青史留名啊。”
“王大哥现已立道,成道不过指日可待。”
盛长柏也听不明白,但到底比欧阳发多修了很多书,根基更深许多,大抵明白了些意思。对未来姐夫的崇拜,真是溢于言表。
王言好笑的摇头:“伯父,如今既已中举,我等还是议议婚事。”
“婚事还有何议?不是已经找好了媒婆子,养肥了大雁?寻个日子过来便是。”
“谢伯父成全。既如此,那便后日过来府上纳采、问名。待小侄自汴京归来,择日成婚。”
“便如此定下。”
盛纮摆了摆手,这种事儿不用多说,现在谁要是阻止华兰嫁给王言,他老盛是要发狂的。这宝贝女婿,可得握住喽。
他转而说道:“下月你便要动身进京,一去便是半年,家中尽可放心。到了京城不必投宿馆舍,盛家在京城有一处宅院,时时有人维护,前日我已去信交代好,安心住下便是。若有友人,尽可一同住过去,毋忧花销,我盛家不差些许钱财,子言只安心科考便是。”
“如此便谢过伯父了。”
“都是一家人,何必见外?”盛纮大气的挥手,尽显富豪气派。
白居易有言,长安居、大不易。汴京居,自然一样不易,或许更加的不易。就经济繁荣程度而言,大宋当然要比唐时更强。
有名的苏轼、苏辙都买不起房子,王安石的名声同样不差,更是两任宰相,罢相以后没了公房一样没地方住。
老盛家在汴京的宅子,那可是相当的豪华,那么老大的一家子,还有假山造景。由此可见,老盛家实在土豪。
王言现在香水、香皂等等卖的脱销,供不应求,商队发展的也好,绸缎庄、生药铺也是稳定赚钱,家中良田几百亩。他当然能在汴京买的起房,但也只不过是那么两三间房,独门独院,位置偏僻的地方罢了。像盛家那般大宅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