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九三章 诸葛亮自荐(1/3)
几十万的兵力调动,当然是不可能瞒住的。因为那涉及到的事情太多,调动的资源太多,相应调动的人力也太多。
王言确实察觉到了老曹的一部分动向,但是他在老曹的内部没有细作,是真的一个都没有,没法掌握详细情况。只当是老曹准备着秋收之后,防备他过去攻打。
不过其实也是考虑到了老曹会来打他的可能,甚至就算没考虑到,双方土地交界也是要有大军驻扎的。毕竟对面那么多的兵力,没有成建制的大军应对,那不是找死呢么。
在汉中有五万大军,领军将领是赵云、张郃、周仓、关羽、张辽,这是为了应对大战,方便调度,王言扩充了编制,一卫兵马由原本的六千余,扩张到了九千余。因为巴蜀地区的地形原因,不适宜横冲直撞的武将,所以选了赵云等脑子比较灵活,战斗力还有保证的武将。
在扬州地区,同样屯驻了五万大军,有吕布、黄忠、张飞、高览、太史慈,外加一个典韦领着三千玄甲营,黄忠、太史慈相对还算稳重,剩下的都是莽夫。当然也不是侮辱他们,毕竟他们的统御能力都是合格的,只不过到底欠缺了一些机变反应。
再有就是分开张飞、关羽这俩人,王言当然不怕他们俩反叛,不过还是分开一些比较好,最重要是他们俩自己不安心,他们怕王言多想。
当大老板当到王言这个份上,也差不多就到头了。他还得考虑手下的心思,不能因为乱七和直言极是。今我强曹弱,其必行险,不行则不胜。不仅武关、南阳,更有天水之地,亦要紧密防备。”
听罢贾诩之语,同样在场的刘备如此进言。
王言点头说道:“玄德、文和所言,皆有道理,应当加强京畿、天水、南阳之地守备。既如此,着廖化守备京畿不变,遣张武领兵驻守南阳,以防曹军暗渡。命令郭嘉,注意守备祁山、巴郡动向,不与曹军可乘之机。
玄德终为汉胄,今曹操假汉之名攻我,玄德不能不义,便与文和监国,统筹粮秣、军械、后备兵源,及秋收之事。我当亲往前线督军,与诸军同甘共苦。一统天下,当此一战而决。”
“此天下早属大将军,若非将军不愿,登基称帝亦无不妥。”贾诩说着漂亮话。
老小子漂亮话随口就是,相当自然,全是真心。
见王言笑了笑,没有多的话,贾诩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说道:“大将军,有汝南汝阴县(阜阳市)县令诸葛亮者,字孔明,年二十有七。
其人出身琅琊诸葛氏,早年南下避居南阳,其妻乃南阳黄氏。我占南阳以后,其出仕就官,初为汝阴亭长,两年迁乡长,四年任县令,治政有方,事无巨细从无错漏,官民皆称颂。吏部拟调其入洛阳,留待后用。
然其上疏自荐,尽言我与曹操之优劣,诉其克敌制胜之法,欲为军师谋主。此乃其疏,将军且观之。”
王言多少有几分意外,这就是自信的天才么?
他其实也是第一次听到诸葛亮的消息,那个吏部的调任,是‘拟’,也就说才经过吏部的考察,以及会上讨论,还没有正式的下达文书进行调动。现在乍一听到,诸葛丞相都当县令了不说,人家还上疏自荐,要来给王言当军师,出谋划策,确实是自信。
接过了贾诩手中的奏疏,王言翻开来看了一下,文章写的十分好。全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战争的发展,判断曹操要如同现在这般行动,同样的也做出了跟贾诩、刘备一样的猜测,建言增加防备力量,同时还一定程度上批评了王言的堂皇用兵之法。
说这样不好,战争对百姓造成的危害太大,旷日持久之下,他们这边的人没事儿,但是老曹那边的百姓就死的剩不下多少人了。
其主张快速推进,大规模的深入穿插,速速结束战斗,早日恢复中国和平,保存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