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81章 消息证实(2/4)

很合理,孙乾没有怀疑:“陈登这个人确实聪明无比,他要是去邺城表明立场,陈家不会有好日子过;就是现在,陶谦担心广陵太守赵昱软弱,压不住陈家,让他同乡笮融负责督管下邳、彭城、广陵三郡运粮。”

王翁怕孙乾异想天开,提醒道:“现在天下人都知道皇上看好陈登,陶谦一定有所防范,你可不要去联系陈登。”

孙乾无所谓地笑笑说:“我没那么轻狂,陈登和我本不是一路人。”

一个寒门,一个高第,就算惺惺相惜,那也是有底线分寸的,何况两人几乎没有什么来往;王翁点头说:“以后除了我过来,不会有其他人与你联系,要是和糜竺联系上,或者有其他急事,你就在郑师家里,把我们原先住的小屋门门锁换了,我很快就会过来。”

郑玄、赵商等人虽然走了,还是有三十几个郑玄的弟子住在郑玄的故居,种种菜看看书什么的,等待着徐州的形势变化;孙乾经常去那里,他好歹已经挣钱了,一个月总要和他们打几回牙祭。显然王翁清楚这件事,在那些弟子中,也有为邺城效力的人。

孙乾并不意味,笑道:“你们也真是小心到家了,我就不留你了,徐州也不安全。”

“明白就好,等将来,我们有的是时间举杯共庆。”王翁自然不会过多耽搁,告辞后快马加鞭直奔北海郡,接了王基就往回赶;只是一路上王翁已经察觉,北海孔融也在调兵遣将,明明黄巾军的威胁在北面和西面,还是有部队在往南面的泰山郡进发。

王翁带回邺城的消息基本上能够肯定,陶谦那边的几个人有举兵的迹象,郭嘉的意思就是等;反正现在洛阳的战事胶着,就算袁绍袁术都在发力,董卓的大军还是死死地捍卫者洛阳。

让人欣慰的是,董卓那边已经发布了迁都的命令,下令洛阳的一百万人迁往长安,很可能与历史上一样,最后讨董联军攻取了一个凋零不堪的破城;刘辩不在乎,只要洛阳回到自己这边,就意味着自己的一个成功,袁绍和袁术在短时间内,是不会舍弃自己这块金字招牌的。

袁绍传递来两个洛阳方面的消息,董卓准备撤往关中的同时想要议和,为了表示诚意,董卓命朱儁为司隶校尉兼河南尹留守洛阳,命中郎将李肃来邺城谈判,大鸿胪韩融、越骑校尉王瑰前去劝说袁绍休战。

这个策略不知道是谁给董卓建议的,袁绍那边谈判的官员级别远高于邺城,明显就是在打刘辩的脸;这个举动就说明,董卓压根没有谈判的诚意,袁绍是在向刘辩嘚瑟。沮授寒着脸说:“皇上,董卓这是在使用离间计,我们可以拒绝谈判。”

刘辩摇摇头:“应该让李肃来邺城,董卓退回关中以后,离我们隔得更远了,现在与董卓谈的不是洛阳,而是刘协的去向和河东的归属;只要董卓把刘协送到邺城,或者留在洛阳,剩下的事都不是事。”

沮授有点不甘心:“那也太便宜董卓了。”

荀彧劝道:“大局为重。”

司空杨奇沉默了片刻说:“皇上,应该加个条件,刘弘一定要押送到邺城来,陈留王年幼无知,全部是受刘弘的蛊惑。”

姜果然是老的辣,杨奇的话是替刘辩日后赦免刘协死罪留了一个理由;刘辩立即同意说:“这就是我们的前提,荀彧,你安排接待李肃的事;另外通知曹操,回来召开军事会议。”

李肃二五仔的身份荀彧是知情人,李肃到底有没有变成双面人也只能交给荀彧去甄别了;荀彧躬身道:“遵旨。”

曹操接到命令,快马加鞭回来,才知道青铜司确定了朱儁和陶谦会图谋洛阳,曹操惊讶地说:“董卓不可能完全放弃潼关以东的地盘,这么一来,就等于四方争夺了。”

郭嘉纠正道:“袁绍很可能率先脱离战场,还是三方;只是袁术少了袁绍这个表面上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