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六两多的大人参(2/3)
按神州的说法,药材不能遇铁器!>
当然了,赵军没法指着他们说你不专业。毕竟那就舒兰下面的一个小镇子,那老纪头收棒槌都是靠上面定价呢。>
要不然的话,当赵军把三品叶和二甲子卖给孙得胜的时候,孙得胜咋能知道药店可以给赵军出什么价呢?>
而今天,赵军和王美兰来了市中心大药房,这孙启山也确实没让赵军失望。>
不说别的,单就这老头手里的戥子,就得值几个钱!>
此时孙启山左手持戥,右手向赵军伸出,赵军不等老爷子说话,便把人参横在其掌心之上。>
孙启山把人参往戥盘中一放,提着戥毫,将戥杆提至与他双眼同一水平线上。>
然后,孙启山再将戥弦移动,直至戥杆平衡!>
这一套动作,用一个词形容,叫:齐眉对戥!>
孙启山看了一眼,道:“一两八钱六分。”>
说完,孙启山从戥盘上拿下人参交还给赵军。赵军接过人参,将其重新放回摊开的青苔上。>
然后,赵军又解开第二个人参包子,这里包的是一苗三节芦,品相中规中矩。>
在赵军解人参包子的时候,孙启山就提着戥子站在那里,老爷子不急不躁,面上始终带着微笑。>
而人参上戥一称,孙启山将系着戥锤的戥弦在戥杆上移动。>
这戥子啊,按称量范围还分头毫和后毫。>
孙启山手里的戥子,头毫能称二两以内,后毫能称二两到一斤。>
刚才那苗人参,重量在头毫之中。而第二苗人参,就在后毫之内。>
只听孙启山对赵军说:“二两一厘。”>
赵军点了下头,而这时的王美兰,已在赵军的授意下,将第三个人参包开打开。>
当松树皮和青苔一起揭开的时候,孙启山看见这苗棒槌的一瞬间,老爷子那拿戥子的手都不由得一颤。>
这苗棒槌,是赵军和赵有财到老埯子的第一天,抬出的唯一一苗棒槌。>
这是苗大货!>
戥子这东西,古人用它量金银、名贵药材或者香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红楼梦》里,贾宝玉和晴雯用它量过银子。而在药房里用的戥子,必须得时刻保持干净。>
可此时,看着这苗大货,孙启山上前一步,直接将戥子撂在了沙发扶手上。然后,他平伸双手,小心翼翼地接过来人参仔细端详。>
看了差不多有一分钟,孙启山才抬头看向赵军,声音略带沙哑地问道:“小伙子,你是哪个参帮的呀?”>
以孙启山的经验,一眼就能看出来这苗人参刚抬出来不久。而现在是什么时候,放山的连扫帚头都看不见了,谁还能特意到山里抬参啊?>
所以,要说看着前两苗人参的时候,孙启山寻思可能是赵军运气好,赶上、碰上了。>
但能拿着这苗大货的人,绝不是运气二字能够形容的。>
不说别的,单说这苗大货,参须极长,越往下越细、越乱,能在抬参过程中,保证一根根细小参须不断,一般的把头都做不到。>
孙启山不信赵军在这年纪能有这能耐,应该是背后有高人。可转念一想,这小伙子带着老娘出来卖棒槌,还是卖这等大货,正经的参帮都干不出来这种事儿。>
赵军闻言,只是淡淡一笑,然后摇了摇头。>
见赵军不肯说,孙启山就不再追问,同时将手里人参小心翼翼放置在青苔上,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