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59章:骄纵使人走向毁灭(2/3)

有一种忌惮心理,尤其是吴人清楚没有晋国对楚国的削弱,吴国压根就无法打赢楚国这一点事实。

齐军这边。

齐军又小胜了一场,导致气势越加上涨。

“晋下军佐,智氏瑶,为何不至我处?”公孙夏问道。

这个公孙夏当然是齐国公孙,不是与子产同期的那个郑穆公的公孙夏。同名这种事情很普遍,像是晋国每一个家族都有取名叫武、朔、婴那般;表字一样就更普遍,比如郑国公孙夏字子西,跟当前的楚国令尹同表字。

公孙挥刚打赢一阵,恰是最为意气风发的时刻,说道:“晋虽来援,援军竟是迟迟不至,枉为伯也!”

这一支齐军除了公孙夏和公孙挥之外,还有好些齐国的公族,并且充军的人也是大多来自公族。

如果再仔细地研究,会发现齐军之中异姓贵族的参战人员很少,齐国正得势的田氏有派人任用军职,出兵少却占据着绝对的高位以及重要职位。

现阶段田氏那么风光,轮到爆发国战却是这么个模样,里面的因素非常复杂。

简单概括的话,大概就是齐国公族在对田氏已经无力反扑,难以阻止田氏有在疆场立功的机会,甚至要为之出兵听命。

齐国公族的很多不顺随着一再获胜似乎消弭了?本身就对晋国来救援却拖拖拉拉意见很大,又有今天一再获得胜利,心态怎么会不飘呢?

翌日。

智瑶和魏驹天没有完全亮就带着人出发,靠近战场却是发现附近零零散散吴军有点多。

“昨日发现你我,今日便有此举。吴军着实谨慎!”魏驹说道。

所以说,任何能够崛起的势力,哪怕存在一些侥幸,自己也要有那份能力。

智瑶说道:“我等先行后撤。”

摆明了就是吴军想要逮住他们这一支小规模的队伍,一些没有必要的风险就别冒了。

至于说可能无法见证吴军与齐军今天的交战?智瑶和魏驹不冒险,不代表无法派人躲起来观看,事后再听取汇报,或者等有新的机会再出来观看也就是了。

在往后的半个月里,齐军和吴军又连续有发生交战,只是战事的规模并不大,吴军又接连吃了败仗。

在某一天,吴军和齐军都是早早生火造饭,天亮就大批大批的部队出营。

抢先有所动作的是吴军……,或者说是鲁军?

出动的是鲁军没错,统率鲁军的却是吴国将领胥门巢,士兵数量约在三千左右。

那是前一段时间叔孙州仇败得太惨,借机发作的夫差夺下了对鲁军的指挥权。

而本来一万左右的鲁军,他们死伤了一些,走散了一部分,剩下的三千左右全落到吴国君臣手里了。

这里又现实出吴国跟其他列国的不同之处。比如说作为盟主的是晋国,无论是晋国的谁担任指挥官,历来不会让小弟冲锋陷阵,更干不出谋夺军队的事情。

说晋人骄傲也好,不信任小弟也罢,反正不会让小弟承担什么重任,包括打头阵和进行垫后。

夫差之前的历任吴君,包括夫差这一代吴国君臣,他们让小弟打头阵或是送死的事情简直太多了。

抢先有行动的胥门巢只是带着三千鲁军?一再获胜的齐军将校骄纵心理发作了。

“不过手下败将,理当由挥往而击之!”公孙挥大声说道。

一种齐军将领开始争起来,一个个看上去士气饱满的样子。

国书心想:“吴将统率鲁军,事情明显不对劲?不过公孙挥能击败率领吴军士兵出战的胥门巢,再次击败率领鲁军士兵出战的胥门巢明显没有问题。我再好好地部署,命公孙夏掠阵,有问题也不会太大。”

在这般的情况下,公孙挥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