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86章:一己之力开启大争之世(2/3)

是程朔的儿子,同时是智瑶培养出来的众人中,比较出类拔萃的一个。

孙武想了想,说道:“智英、智林随武而往。”

这两人是智瑶五服之外的族人,同样是比较学有所成的其二。

总归来说,智瑶虽然很早就在培养人才,碍于没有成熟的教育体系,对于天赋方面的要求就有点高了。

他们主要是被教导识字,随后想学什么就看那一类的书籍,能不能悟出什么来考验自己的天份;或者是在后面跟在某人身边学习,能不能学到什么看眼力。

所以,搞什么专项培养,智氏并不是办不到。关键在于类似这种精英化的教育是针对继承人,暂时压根就没有其余人的份。

这样一看,智瑶干培养事业显得非常不专业,归纳起来就是在培养基层,再有几个天赋异禀的人突破知识障,能够成为中上层的骨干。

走了。

司马穰苴前往卫国的东部。

孙武则是前往卫国的西部。

他俩直接让卫国对半开,一人负责一边,相信很快就能传回好消息。

同时,程朔和子路分别带上部队也出发,他们将配合司马穰苴和孙武的行动,也是孙武和司马穰苴在劝说阶段的武力保障,一起精诚合作将智氏吞并卫国从计划变成实现。

在期间,智申不能继续逗留“邯郸”这边,需要回去“新田”跟其余家族展开协商。

话说,智氏要吞并卫国,真的不是老智家自己的事情,打从事实上就是晋国的事。

哪怕智氏再强大,其余家族在兼并卫国上面没有出实际的力,仅仅大家都是同为晋国的一员,智氏一些该给的好处还是需要分润出去。

这一点不但智氏要明白,其余家族做成了类似的事情,他们一样要拿出好处分润给其他家族。

说白了就是,甭管智氏能不能干成,动用家族私战就是让晋国处在爆发国战的边缘,一旦真的爆发国战,为智氏擦屁股的其实就是所有人。承担了相应的风险,得到该有的好处,简直就是太应该了。

因为智氏是独力完成,需要分润出去的当然会很少,某种程度上就是意思意思,互相之间的脸面上能过得去就好,其余家族想要得到更多纯粹是在想屁吃。

忘记这个道理的人,比如赵鞅,他一再攻伐卫国,一次次吃独食,赵氏不出事也就罢了,一旦赵氏出事的话,非但没人会帮忙,没落井下石都算够有涵养了。

做事先做人嘛?道理并不复杂。许多懂得的人就是太贪,自己已经吃下了太多的好处,偏偏一点汤汤水水都不愿意漏出去,闹个众叛亲离的下场又能怪得了谁。

“动荡过甚亦是无碍,独不可使之黎庶伤亡重也!”智瑶觉得遭遇反抗以雷霆之势灭杀最好,关键的是别牵连到普通人。

追根到底,卫国是一个国家,遭到外部打击的时候,可能会有些人不愿意出力,遭到灭国危机就让情况变得不一样了。

好些之前态度暧昧的人,他们回过神来发现智氏不止是要教训卫国一顿,完全是奔着灭掉卫国来的?甭管是爱国属性,又或是什么原因,反正他们的态度一下子完全变了。

不是智瑶看不起卫国,真实的原因是卫国君臣以及威望足够的人,他们几乎全在智氏的“邯郸”作客,仅有的那些漏网之鱼根本不足以改变什么。

卫人愿意反抗,哪怕是智氏都不能骂,相反要用赞赏的态度面对,再成全那些卫人的忠义,一个个将之埋进土里。

智氏现在面对的情况是,卫国的贵族正在反抗,周边几个国家频繁有自己的动作。

鲁国和宋国派出使者找周天子哭诉后,顺便派出有使节团队南下。他们要去“吴”找夫差,哪怕拉不来吴军,似乎也能起到一些作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