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481章:勿使声名有损(2/4)

派兵夺占‘商于’便是为了今日?”司马穰苴内心里其实有比较大的挫败感。

孙武看到司马穰苴脸上难以掩饰的失落,有着极大感同身受的心理。

充任谋臣最大的成就感是什么?辅左一个平平无奇的君主取得大业。

作为智囊则是事事比效力的主君更早预料到,每每能够给予正确的建议,证明自己存在价值的同时,能够得到极大的满足感。

他们两人,一个在吴国证明过自己,另一个在齐国也证明过自己,到智氏之后虽然屡屡立下功劳,得到的待遇远超在吴国和齐国,可是作为一个傲娇者的满足感却很少享受到了。

“你以为,君上会否以为周天子报仇名义,再次兴兵讨伐楚国?”司马穰苴问道。

孙武知道司马穰苴就是在明知故问,答道:“或将言语有所讨伐,出兵则无可能。”

原国的战略目标一直以来都无比明确,达到削弱楚国的目的,正是清除边边角角的好机会,怎么可能因为楚军攻陷“洛邑”而更改战略出兵讨伐楚国呢。

司马穰苴又问道:“君上可会放归楚君?”

孙武懂了。

他们在态势的把握上不如智瑶这位国君,同为智者想要互相较劲?

孙武笑着说道:“楚军方才攻陷‘洛邑’戕害天子,君上今次绝无可能放归楚君。”

不用等司马穰苴再问,孙武自顾自又往下说道:“待周室灭亡日久,或在三岁之后,楚国重谈赎回楚君,想来君上乐意放归。”

那么就是,智瑶不会马上放走楚君中,还会干扰楚国的新君上位;若是楚国推举了新君,或是昭固摆明阵仗登极,以后智瑶会将楚君中礼送回去,说不得可能给楚君中撑腰,帮助楚君中重新夺回君位。

《控卫在此》

司马穰苴知道在怎么对待楚国上面孙武跟自己的见解差不多,改变话题,问道:“君上为何请司徒领兵夺取商于之地?”

外人或许看到的是智氏与韩氏精诚合作,他们作为智瑶信赖的国之重臣怎么可能没有察觉到智氏与韩氏在互相提防?

这件事情其实就是历史的遗留问题。

智氏与韩氏都是晋国的老牌卿位家族,平起平坐的时间着实太过悠久,勐然间变成了君臣的关系,相信不止智氏别扭,多少也会让韩氏感到心态上不平衡吧?

狐氏与钟氏一样是从晋国的卿位家族转变成为原国的一份子,韩氏除了是老牌卿位家族之外,比起狐氏和钟氏则是显得太强大了。

这么说吧?狐氏和钟氏加起来还不如韩氏的六成实力。

韩氏的人口约有七八十万,可能会更多?估计占了原国的差不多两成,他们的封地占原国疆域面积的一成五左右。

如果韩氏像是狐氏或钟氏那般,一定不会那么显眼?

恰恰是韩氏的实力太强,无可避免会给智氏和韩氏在双方面造成很多的难题。

因为韩氏足够强,将导致智氏的忌惮。

忌惮什么?智氏会怕韩氏某天也玩取而代之,或是学习智氏玩一手化家为国。

智瑶十分清楚一点,国内不允许有那么牛逼的家族存在,直接动手必然会让狐氏、钟氏等家族心惊之余跟着反叛,只能尝试跟韩庚取得足够的互信。

韩氏接受征召,出动兵力参与国战,尽到义务的同时,其实就是在表达出遵从的一面。

既然韩氏表现得服从,肯定没有理由让智瑶对韩氏动手。

“今次,且看司徒如何作为。夺九鼎归国献予君上,抑或夺九鼎复归‘洛邑’交还周室。”孙武承认自己无法对韩庚的选择做出绝对正确的预判。

现任的周天子在“洛邑”陷落时不知道被谁杀死,总之是驾崩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