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517章:谋而后动(2/4)

间的考验吗?关起门来说说也就罢了,传出去不免要被骂狂妄自大。

如果不算武功的话,智瑶做的那些事情,包括“发明”了纸张、印刷术

,制造出那么多实用的工具,努力推广教育,持之以恒发展医疗,哪个不是致力于改变时代?

不用说智瑶还写出了《法经》这一部着作,仅是《法经》的出现就足够奠定历史地位了。

当然了,前提是原国没有那么快灭亡,后来的王朝沿着历史惯性大力扶持儒家,要不然前朝取得再大的成就,免不了是新朝要被一边使用一边谩骂的。

“宋国公主已过“陶丘”,不日便将抵达,届时你往之迎一迎。”智瑶吩咐道。

智开答道:“孩儿省得。”

多大的人了,还一直用“孩儿”自称,着实也是够了。

今年(前458年),智开已经二十四岁,总的来说婚事确定下来,以春秋战国时代贵族晚婚的规律,多少算是早婚人士。

也是在今年,智瑶来到了人生的四十九岁。

很多时候的午夜梦回,智瑶不免会迟疑自己是不是将步子迈得有些慢,到四十九岁还没有完成“一天下”的伟业。

不过,那真的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底子就那个模样,想快真的是快不起来。

大多数不是武力方面无法速成,主要是被其它事项所牵绊,比如没有足够多的管理人才,便是将列国消灭,要继续使用亡了国家的贵族去管理各地吗?

秦帝国的例子就摆在那里,他们已经算是储备足够多的管理人员,依旧还要大量使用原旧贵族,搞到形成明显的撕裂,老皇帝一驾崩,再加上奸佞作妖,闹得一个二世而亡的下场。

智瑶也想快一点,可是宁愿花费时间在培养更多的人才,以及巩固基本盘上面。

在智瑶推广教育之前,晋国四五百万的人口,识字的人绝对没有超过三万,并且不是贵族就是落魄贵族。

现在呢?整个原国识字的人超过六十万,并且识字不再是贵族独有,由于纸张和印刷术的出现,普通人家也能有藏书了。

那可是六十万人识字!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可能只是能阅读而已,识字之人的规模却是超过了两汉,也许还达到了盛唐时期的水平。

而那只是智瑶不到三十年的努力成果,随着一再进行推广,识字的人必定还会继续增加的。

有一件事情也就是智瑶暂时做不到,要不然他一定会让识字变得不再那么神圣,断绝某个特殊阶层有垄断知识的机会。

因为智瑶改变了历史,尚且还不知道百家争鸣会不会出现?

不过,智瑶这么努力在推广教育,或许会出现比百家争鸣更加大的文化大爆发?

“召见宰予罢。”智瑶看了一眼智开,示意智开亲自去请进来。

没有一小会之后,宰予与随行出使的副手进来了。

“拜见我王。”两人行礼致意。

智瑶先爽朗地笑了几声,再说道:“予与命为大原立下大功,可赐座。”

副使叫智命,出身智氏。

因为智瑶做出的诸多改变,智氏内部涌现了不少人才,有些已经在担当大任,不少则是充斥在中下层的岗位。

有那么一点却是必然的事情,智氏的众人相比其他出身会骄傲一些,搞得智瑶没少因此苦恼。

宰予当面汇报,交上了很好的成绩。

宋王栾得知宰予的来意,没有犹豫就答应了联姻,双方还达成了军事和经贸上面的不少合作项目。

楚国对是否与原国联姻没有否定的意思,困难之处在于到底是楚王燕的公主与原国太子联姻,还是令尹公孙宁的翁主进行联姻。

为了联姻的人选,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