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548章:太子归国(2/4)



当然了,因为“中京”不是什么商业之都的关系,其实也没有太过热闹的地方,只是街道上的人变多了而已。

智开坐在车上贪婪地看着都城中的一切,他已经三年没有看过这种景象,觉得怎么都看不够。

只是,智开能够看到街道上一些人气质的不平常,看他们穿着却是显得跟气质有所不符合。

怎么说呢?一个人明明有着高高在上的神态,偏偏穿得非常普通,难免是会令人看了感到奇怪或是好奇。

“此些乃是各地迁徙而来,二三子在当地乃是殷实之家。”程朔看出了智开的疑惑,给予了答案。

现在能够将日子过得不错的人,要么是贵族,不然祖上就是贵族,能够用那一层身份获得非常多的特权,有了那么多便利就是会比普通人更有发财的路子。

智开一听就马上懂了。

原国的扩张太过于迅速,以前还讲究春秋的规则,一些本地的贵族能够留在当地继续生活。

这些贵族哪怕是因为国家灭亡失去贵族的身份,然而他们拥有的资源还是比普通人多得多,再因为普通人对他们着实是怕了,他们依旧能够在当地继续作威作福。

智瑶一些想做的时间完成,更多的准备铺开,不用太过于忌惮一旦某些政策执行会怎么样,哪怕出现问题也能很快解决,自然是需要将那些仍旧在当地作威作福的人迁徙到都城来。

在现代,居住在京城可是一件牛逼哄哄的事情,并且能够享受到的福利也远超其它行政区。

可是再封建王朝的时代,居住在都城就等于遭受更严密的监控,有心想做点什么的话,一旦有所泄漏就会立刻遭到强有力的打击。

因此,刘邦一开始用为父亲打造故乡之地的理由,把各地旧贵族以及豪强迁徙过去;后来的小猪大帝有样学样,乃至于搞出了“守陵”的政策专门去针对那些地方豪强。

历史已经证明西汉的那一套很管用,智瑶没有道理不进行借鉴。

所以,目前居住在“中京”的大多数人,他们绝不是出于自愿,奈何就是形势比人强。

只不过,第一代人或许心有怨气,过了几代人之后的小辈就要感谢祖宗八代,能够在都城有一块安身之地,并且为之感到骄傲满满了。

其实,作为原国的都城,居住在“中京”之内只要不想乱来,以他们本来的身家,迁徙时还能卖掉家产,以留有的积蓄而言,小日子能够过得非常舒服。

原因?毕竟是作为都城,一应物质绝对不会出现短缺。

他们需要考虑的是赶紧找到新的谋生手段,要不然等积蓄被花光之后,日子肯定就要过不下去了。

智瑶只是想要排除地方上的更多隐患,不是要把他们给逼死,起到的限制也就是律法不允许的范围之内,其余并没有进行歧视。

要是被迁徙过来的人足够聪明,他们就应该寻找新的谋生手段,比如积极响应征召,或是趁着都城百业待兴之时投入经商这一行当。

“全国贵族亦在往都城迁徙,日后都城掉下一块瓦,或将砸中多位贵人。”程朔不是那么理解智瑶为什么采取这种政策,反对则是压根没有,只当觉得有趣。

以前,除了少量的大权贵之外,小贵族根本没有资格居住在都城。

按照传统,都城是一国之君的私产,里面的所有土地皆是归于国君,只有在国君特别恩准之下,其余人才能有安身之地。

因为那样的传统,智瑶开放都城,其实并没有对贵族采取强迫,他们在知道申请就能够在都城盖一座府宅时非常踊跃,乃至于智瑶到了后面需要拿出按照爵位才能在城内获得多大地皮的限制。

“中京”的占地面积非常大,只是再大也要考虑规划,一旦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