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 session_start(): Unable to clear session lock record in /www/wwwroot/9/www.wokanshu.net/chapter.php on line 3
Warning : session_start(): Failed to read session data: memcached (path: 127.0.0.1:11211) in /www/wwwroot/9/www.wokanshu.net/chapter.php on line 3
第三十四章 至全体罗虞将士书(1/2)_问鼎十国_我读书
第三十四章 至全体罗虞将士书(1/2)
魏仁浦听到圣旨抵达,整个人都激动了。 霍然而起。 治河特别行动组的成员得到这则消息,人都傻眼了。 _/a_/_/\_/.\_/c\_/o\_/m 军队北上参与治河??? 太阳突然从东南西北方向分别出来了? 虽说罗虞朝廷治军严谨,四方兵卒已经不复当年强盗风采。 但往日的伤疤记忆不是那么容易消除的…… 尤其是他们这些文官,年长的是亲身经历,如郭河这样年轻的,也会在书中了解五代十国,武夫祸乱天下的事迹,每每读到莫不义愤填膺。 尽管后来的读书人没有经历过这个时代,但这个时代的人,将武人的暴行都记在了书本上,为后代指明了一条打压武将军人的路。 这也是为什么自宋以后,汉人王朝对于武将多有忌惮敌视的原因。 掌握笔杆子的文人,连看得不爽的皇帝都造黑不误,何况是武人? 后世的文人是为黑而黑,罗虞朝廷的文人切身经历过武人为祸天下的时代,那是真的发自内心地黑,不信任。 听到十三万禁军北上,大多人都怀疑起了自己的耳朵。 唯有魏仁浦热泪盈眶。 当前的黄河形势很是危急,一旦河堤决口,澶州、滑州两地数十万田地以及两州百姓都有沦为水泽的风险。 面对如此天灾,魏仁浦作为此次紧急应对的总指挥,一直与汴京的罗幼度紧密联系。 澶州与汴京之间相距不过三百里,朝廷快马不到半日可达,走信鸽速度更快。 很多时候,一天相互传讯多达五六次。 魏仁浦不敢在澶州与周边官吏明说,但与罗幼度的密信中却表了态∶澶州、滑州地理位置,经济环境,莫不是重中之重,一旦受灾影响太大。 在黄河以北的中下游泄洪,可将损失降至最低。 这是不得已而为之之法。 除此之外,魏仁浦还想到一计。 他们为给黄河减压,开辟了一条引流工程,采用的是分段施工的方式。 每一个治河行动组的成员负责一段工程,细细算起来就差每个阶段的连通。 如果加班加点的连通,也许有一线生机,在泄洪之前,让工程提前竣工。 这样就能将黄河水往他们修建的河渠引流,以此来减少澶、滑阶段的防汛压力。 但是魏仁浦对于此法并不报以希望。 原因是没有足够的人力。 这半年朝廷征召了三次徭役,动用近乎一百万次人力。 罗幼度不是杨广,逮着百姓一撸到底,百姓在水里挖渠,水下的肌肤都生了蛆都不带休息的。 对于整个工程的徭役,罗幼度与议政厅的宰相们做了有效合理的安排。 第一次征召二十五万百姓,三个月为期限。 第二次征召四十万,同样三个月为期。 第三次三十万,准备最后的三个月竣工兜底…… 在这最后兜底阶段,朝廷并没有为下一波徭役做准备,要给百姓休息的时间。 灾情水患不等人,临时临急的调动劳力,集结一定规模的百姓都需要十数日以上,根本就来不及。 魏仁浦压根就没去往兵卒身上去想。 哪怕是魏仁浦常年在枢密院工作,与军方长期接触,亦不相信武人兵士会在这时候北上增援。 但事实就是十三万禁军来了。 魏仁浦看到了希望,禁军的纪律、力量、耐力都不是寻常徭役百姓可以比拟的。 他们若是全心全意地听从安排,连通河渠,效率远胜预算。 魏仁浦带着哭腔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