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99章 四大书院(2/4)

点儿不满,心道:天地的规律便是如此,你问朕为何会这样,朕又怎能知道?

就在她打算表达不满的时候,袁新成紧接着解释道:

“按照农业书院如今的研究,任何作物之所以能够生长,主要需要几样东西,一是光,二是水,三是另外一些物质……

至于这些物质具体是什么,不同的作物,需要的也不相同,因而,针对不同的作物,可以施加不同的肥料。

并且,不同的作物,对于光,水的需求量也不相同,臣这几日带着几名学生在这片田地,对小麦进行钻研,也可以说是格物,格小麦的物......”

袁新成说着,指向了某一片田地,道:

“臣将这片田地分为了几块,一些给予充足的光照,便是到了晚上,也给他们点灯,另外一些则是尽量少的给光照,看一看过段时间后,它们生长的区别。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类似的对照,给予大量的水,适度的水,少量的水,另一些,则是给予不同的肥料,最终看它们生长的结果。

如此一来,等到来年,便可以知道,小麦最适合生长的条件是如何,究竟应该浇多少的水,施多少的肥,施什么样的肥,才最为合适。”

“这些是书中的方法,名为实验,有了实验,许多事情便能寻根究底,最终寻找到最合适的结果,当然农业书院研究的不仅仅只是这些......”

武明空听到这,心中泛起疑惑。

除了这些,农业书院还能研究什么?

还没问出口,袁新成就继续道:

“陛下可曾想过,同样的环境,为何不同的小麦生长的速度以及结出的粮食完全不同?”

武明空想了想,道:“除了环境,与天性也有关系。”

袁新成道:“陛下所言甚是,那么,有没有可能通过某种方法,只留下生长速度快,产量高的小麦,也就是天性好的小麦,扔掉天性差的小麦?”

武明空听见这个问题,眉头微微皱起,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回答。

袁新成见状,笑道:“按照书中的方法,进行杂交育种就可以实现,所谓杂交育种便是选取天性好的小麦,按照遗传的方法,让它们产生后代。

这里头牵扯到大量遗传知识,臣在书中看到了许多要点,但是还未进行实验,因而无法确认书中所说是否属实。

但是,据臣目前所做的实验来看,书中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可信的......”

他一口气说了很多。

小女帝听得一愣一愣的。

尤其是什么实验,什么遗传,什么杂交育种,更是听得云里雾里。

她自认也是饱读诗书,可是袁新成提到的这些词,她以前从未听过!

“你做的很好,希望来年,你的杂交育种能取得成果。”

方修由衷的称赞了一句。

他知道,对袁新成这样自小苦读圣贤书的翰林学士而言,能一心扑在农业上,钻研所谓的“杂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袁新成听见方修的话,转头看向他,黝黑的脸上露出笑容,诚恳道:

“若是没有方相,臣如今还在翰林院做一些琐碎杂事,臣应当拜谢方相给臣这么一个钻研农业的机会。”

武明空看了看方修,又看了看袁新成,觉得脑子有点乱。

沉默了几息,十分直白的问道:“你方才说的那些,朕听得不是很明白,你直接告诉朕,你研究这些对朝廷而言,有何益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