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十三章 荠菜角子(2/3)

中年人笑道:“不错,某确实是做官的,今日天好,无事带着两个伴当出来走走。”

贾瑜点点头,指着两筐荠菜解释道:“这种野菜常吃对消化有好处,而且还可以治疗阳亢,对干眼病和夜盲症也有效果,我不知道民间有没有吃这种野菜的习惯,很快就要过了这种野菜的时节,但也没有人来采摘,想必是没有什么人吃的。”

中年人上前拿起一棵荠菜,问道:“不知这位小友能否卖我一筐?”

贾瑜笑道:“此物为天地所育,乃是无主之物,上下若是喜欢,拿一筐去便是,不用给钱。”

中年人笑道:“如此就多谢小友了,这又该如何包成角子?”

“洗净,剁碎,加入适量的调料即可,和面时可以在面里加几颗鸡子,这样会好吃一点。”

中年人看了一眼青年,青年连忙走上前,在小角儿哀怨的目光中,把最大最好的那篮给挑走了。

见中年人有意无意的瞟了一眼自己手中的羊肉串,贾瑜递过去一串,笑道:“上下若信得过,不嫌粗劣,可以尝一口。”

见中年人意动,老者连忙走上前接过来,塞入口中大嚼起来,点评道:“不成想如此美味,和老夫以往吃过的那些大相径庭,虽卖相不好,但吃起来倒别有一番滋味。”

贾瑜笑道:“老丈若是喜欢,再吃两串。”说着,又递来两串,老者接过来,没有再吃,而是问了贾瑜一些别的问题。

直到大概一盏茶后,老丈才把手中的羊肉串递给中年人,中年人接过来吃了两口,笑道:“某倒是第一次吃如此辛辣的东西,正如我这伴当所言,别有一番滋味。”

把手中的两串羊肉串吃完,用手巾擦擦嘴角,中年人笑道:“多谢小友的野菜和羊肉串了,我们有缘再见。”

说罢,头也不回的走了,那老者看贾瑜一眼,也走了,青年怀里抱着一筐荠菜,像是抱着一团空气,快步跟上。

贾瑜看着三个人的身影慢慢消失在视线里,也没有放在心上,继续烤着手里的羊肉串和烤鱼。

吃烤完串后,贾瑜带着丫鬟们和贾兰重新挖了一篮的荠菜,又用她们摘的野花编了帽子,本来贾瑜是想找条小溪下去摸些鱼虾的,但四处看了一圈也没有找到,看着眼前不知深浅的渭水河,贾瑜立刻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过了午后,出来郊游的人就慢慢的多了,三五成群,或是骑马乘轿,或是步行,其中以身穿士子服的读书人居多,也这些人看见贾瑜后,重礼数的停下来拱拱手,至于坐在小轿里大户人家的姑娘小姐,则都是美目盼兮,羞红了脸。

贾瑜已经习惯了这种带有“侵略性”的目光,无论对方是男是女他都面色澹然。

隐隐听见远处城里传来的钟声,贾瑜收拾好东西打道回府,把木炭倒进河里,清理干净现场的垃圾。

马儿吃饱了嫩草,喝足了河水,马蹄轻快,正是赶路的大好时候,回去的路上,从几户人家旁经过,听见院里传来的阵阵嬉笑声,贾瑜突然想到了一首十分应景的词。

见贾兰蹦蹦跳跳的回来,在家里翘首以盼的李纨总算松了口气,贾兰嘴里吃着冰糖葫芦,把头上的花草帽拿下来,给自己的娘戴上,笑道:“娘,这个给您戴,是瑜二叔亲手编的呢,他太厉害了,什么都会,我特别佩服他!”

李纨把头上不伦不类的花草帽取下来,笑着问道:“中午吃了什么?可曾睡了?”

贾兰掰着手指头算着:“吃了烤鱼、烤羊肉串和很多蔬菜,对了,瑜二叔还说明天包荠菜饺子给我吃呢,我们今天在外面挖的野菜,本来挖了两筐,没想到被人要去了一筐,那一筐还是最好的,我们只好又挖了一筐...”

看着自己的儿子絮絮叨叨却有无比认真的模样,李纨对自己以往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