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十四章 刘盈:世界上不缺少赚钱的机会,只是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2/3)

可以在前面加上一块木料,用来存放秧苗,这样干活的时候就省的频繁运送秧苗,节省时间。”

其实刘盈说的这种秧马,是发明自北宋时期的一种农具,外形似小船,头尾翘起供,因为下面是一大块木板,增加了接触面积,所以不会陷进淤泥之中。

插秧的时候用右手将船头上放置的秧苗插入田中,然后以双脚使秧马向后逐渐挪动。

秧马的样式虽然会随着年代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却一直沿用到了插秧机大规模应用的年代,是一件和曲辕犁同样得到了时间认证的好东西。

盘公点点头,一言不发的转头就走。

此刻他在刘盈的启发下灵感如泉涌,用玄学一点的说法,此时他正处于心流的状态……

饭团看书

刘太公则伸出手,一脸欣慰的抚摸着刘盈脑袋。

他的儿子儿媳都说他格外偏心刘盈,对其他的孙儿不公平,但他们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生的都是些什么东西?

差不多得了,再摸就秃了……刘盈微微偏头避开刘太公的大手,随即询问道:“大父说刚从外面农田回来,那么今年关中的播种情况怎么样?”

刘盈现在的重心是修建马邑城防,给韩王信增加对抗匈奴的信心,而上万名建筑工人云集马邑城的情况下,每天消耗的粮食是一个很夸张的数字。

再加上重建北方防线的第一要务,就是在军事据点中囤积粮食,所以仅仅依靠河东太原两郡,完全不能满足这两个无底洞。

毕竟汾河谷地的开发程度还远远不够,只能从关中不停向那里转运粮食。

至于关中转运粮草后自己缺少的部分,就需要从巴蜀和汉中进行调拨了。

这就是大一统帝国的好处,全国一盘棋。

刘太公想了想,沉吟说道:“现在还好,今年春天的雨水虽然不多,但去年冬天雪下的不小,农田墒情很好,再加上郑国渠等灌渠,如果没有别的灾害,至少夏收不受影响。”

说到这里,他轻轻摇了摇头:“不过郑国渠,只怕撑不了多少年了……”

刘盈大吃一惊,双眼圆睁:“大父这话是什么意思?”

刘太公捋了一下头发,反问道:“怎么?你不知道吗?”

刘盈越发莫名其妙:“我知道什么?大父有话不妨明说。”

刘太公笑着解释说道:“那郑国渠是引泾水注入洛水的人工灌渠,东起中山,西到瓠口,用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长六百余里(汉制),灌溉农田四万多顷。”

刘盈上下点头,这些东西他是知道的,郑国渠是一个利用两地高差取水的人工河道,水流量不大,仅仅够用而已。

所以他挑选建设水利纺织工坊的地方,就放在了渭水以南的‘蛮荒之地’。

毕竟要想获得稳定的水流来推动水车,为纺织机提供动力,需要先修建堤坝,这样一来就会和农田争水,后世里淘汰水利磨坊和水车的原因也是这样。

毕竟枯水期,正是农作物需要大量浇灌的时候。

附近村落为了这个通常人脑子都打成狗脑子了,如果这时候再有筑坝截水的事情,只怕刘盈就真的会被挂在路灯上了……

在刘盈脑海中出现了许多奇奇怪怪场景的时候,刘太公继续说道:“郑国渠虽好,但关中的土层太松,泾水从山里冲出来的时候携带有大量泥沙……”

“泾水一石,其泥数斗,说的就是这个现象!”

“所以当淤积的泥沙抬高或者彻底堵死瓠口的进水点之后,整条郑国渠就算是废了。”

刘盈点了点头,脸上浮现出凝重的神色。

他最初的时候是以为进水口被水流冲击而损毁,这样的话还能够在河堤铺设砖头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