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九十章,难题(2/4)

不过,既然你们都这么问了,那我说几句吧。」

一听此话,乡镇领导这才开心地点点头,一副恭敬聆听的模样。

这个地方身处高原地带,最好的情况,那就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发展畜牧业,加强教育等。

经济发展是不可能的,并不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所以说什么都是假的。

「领导,我们也知道是需要发展教育,可是我们乡镇这样的情况,您也看到了,要老师没老师,要学校没学校,山路不好走......」

提起教育,乡镇领导直接成了苦瓜脸。

他说的也是事实,没有钱,寸步难行。

就是小钢牙和小干菜两人曾经就读过的小学校园,那不过是一处山洞地方开辟的学校罢了。

并且那处地方,还住了一个村落,人口较多,有四五百号人,这才有了一个学校。

并且这样的学校,情况都算是最好得了。

其他很多地方的情况更加糟糕,只有几间茅草屋搭建的交易学校。

很多学生上学,都是需要走上几十公里的山路。

就算是大人,偶尔这样走一走,都觉得无比辛苦,何况是七八岁的孩子?

教育资源贵乏也就算了,没有教师才是最大的难题。

从六十年代开始,很多城里的青年下乡,但根本没有几个人愿意来这片地区。

原本是分配了十多名青年来这里,结果不到一年,全都走光了。

因为这些青年,要么是水土不服,生病去了大城市救治,要么是其他状况,甚至还死了两人。

要知道这些青年可都是好青年啊,结果来了这里,就出了这样的事儿。

谁还敢来啊?

也正因为如此,这个乡镇才会成为远近闻名的超级困难乡镇了。

听罢这些话,周济民也没有好办法。

教育资源不均匀的事,跟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

沉吟半晌,道:

「这样吧,我回去好好想一想,看看这件事怎么解决。」

他自己直接蛮干,肯定是不可以的。

捐赠一百所希望小学,或者是上万所,周济民都可以做得到。

问题是,有没有这个必要!

小学校园可以落实建成,问题是师资力量这是大难题。

乡镇领导闻言,顿时面露失望,看来是白费力气了。

周济民自然也看到了对方的表情,不由洒然一笑。

他也没有解释更多,起身跟村民告别,又跟乡镇领导告别之后,这才沿着来时的路,消失在山路的尽头。

几天后,京城文津街,周济民见到了领导。

他跟领导详细洽谈了一下这件事,捐赠希望小学,就专门挑那些贫苦的山区,进行捐赠。

捐赠的钱从哪里来?

这个简单,直接从港岛那边,还有周济民自己也会捐赠一点。

「领导,我是这么考虑的.........」

内地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是一个巨无霸的宝藏。

不可否认,挖掘这个宝藏需要付出很多艰辛,还有时间的等待。

然而,旁的不说,仅仅只是把教育发展起来,山区里的孩子跟城市里的孩子相比,智力和情商等方面,未必就差。

只要这些孩子走出大山,考上大学,未来就是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

绿洲新城也有很多大学,想要发展,也是需要人才基础的。

更何况,最

近这段时间,六二小镇也开始建设大学了,势必要跟绿洲新城抢生源。

所以,好的生源,非常重要。

「我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