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八五章 当皇帝要先干什么(2/4)

天培这三个人。林则徐、牛鉴两人是幕僚,所以直接进入内阁当大学士。

关天培则是武官,现在是大食国的海军都督,后续朱靖垣准备把他调到中军都督府,当分管海军的副都督。

排在他们三个之后的,就是大食国第一任长史刘志新,第一任审理正徐明辉,以及在安康元年调任过去的潘世恩三人。

和潘世恩一起过去的还有个王引之,不过王引之实际上是克里特知府,当时就是朝廷的官,只是兼任了大食国的右长史。

潘世恩是专职的大食国的官员。严格论资排辈的话,刘志新和徐明辉比潘世恩略早一点,不过也相差不大。

因为潘世恩虽然是后来从大明本土调任过去的。但是刘志新和徐明辉也不是从政后就直接跟着朱靖垣的,两人都是波斯海湾原有藩国的官员,那几个郡王藩国撤藩合并后,留任转到大食国的。

再加上刘徐两人都是

“老实人”,性格比较固执死板,很难干好吏部尚书的活儿。所以朱靖垣把吏部尚书给了潘世恩,然后过几天朝堂上腾出位置了,就把刘徐两人安排到刑部和大理寺去。

理论上讲,自己担任吏部尚书期间,当自己副手的两个吏部侍郎,也算是自己的人。

只不过,他们两个在自己的系统中的身份太边沿了,算是最后加入的。

如果自己让他们两个其中一个当吏部尚书,不让潘世恩、刘志新这种真正的元老来,他们两个会感觉不安,甚至可能会吓得辞官。

就算是自己人里面,也肯定是要分先来后到的,差距太大了就不能抢位置,否则可能会惹整个系统内的同类的众怒。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大明的官场规矩。与此同时,吏部尚书上面还有个大冢宰汪廷珍。

汪廷珍已经六十三岁了,现在随时都可以安排退休。但自己不会让他马上退休,他得继续指导潘世恩两到三年。

潘世恩当一任吏部尚书,跟上司汪廷珍和属下熟悉了吏部的事情。到时候再安排汪廷珍退休,潘世恩顺势晋升为冢宰。

这时候原来的吏部左侍郎,就能正常的晋升到吏部尚书去了。这样让潘世恩插队缓冲一下,就非常符合官场的传统了。

潘世恩今年已经五十岁了,晋升到尚书可以算是比较快的,但也还在较为合理的范围内。

而且潘世恩人还在东墨洲,现在是没办法直接出来谢恩的。不过林则徐和牛鉴都在现场。

两人今年都才刚满三十五岁,如今就直接位极人臣了。大学士就是幕僚系统的顶点,后续不会再有实质性的晋升了,不过会继续提升品级。

大学士默认是正二品,皇帝如果觉得某个大学士过于年轻,可能会特别压一下品级。

让对方以正三品甚至正四品的品秩进那个。但朱靖垣不会这么干,林则徐和牛鉴既然都有能力,那就直接给正二品。

两人以后就算没有任何明显建树,就算是要熬三任九年才能升一级,五十三岁的时候时候也应该晋升到正一品了。

退休的时候肯定还要加衔,至少一个子爵的爵位少不了的,甚至有可能拿伯爵。

除非两人直接准备从幕僚跳到外朝去重新开始,否则仕途已经走到顶点了。

两人也对此已经期待了很久。在大食国的时候,就认真考虑过,是否要走这条路。

两人担心自己这么选的话,会让朱靖垣觉得他们胸无大志……还是得到了朱靖垣的直接邀请才决定留下来的。

如今朱靖垣的这份命令说出来,两人都是满怀着感慨和激动的出来躬身谢恩。

其他的幕僚也同时一片喜庆洋洋。朱靖垣没有直接给他们任命,但是也专门提了一嘴。

让林则徐和牛鉴商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