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九四章 向往赤道和极圈(2/5)

宁波、西昌、卡纳维纳尔角三地的线速度,都在每秒四百零八米左右。

文昌当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是每秒四百三十八米。

赤道的线速度是每秒四百六十五米。

地球自转线速度,可以视为火箭发射的初始加速度。

地球提供的初始加速度越大,火箭将卫星送到相同速度和高度消耗的燃料就越少。

文昌的发射场,能比西昌节省每秒三十米的加速度。

赤道比宁波节省每秒六十米的加速度。

朱靖垣隐约记得,自己前世看过的某些新闻中提到过。

说是文昌发射的火箭的有效载荷,相比西昌发射能增加百分之七以上。

长征五号火箭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载荷是十四吨,百分之七的重量就接近一吨了。

按照一千克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载荷单价十五万人民币算,一吨载荷的收益就是一亿五千万。

如果这种新闻报道中的数据是真实的,那么发射场选在赤道还是宁波,相同火箭的有效载荷差距可能会超过百分之十五。

如果还是按照长征五号的十四吨载荷来算,那一发长五的收益差距就拉大到了三亿。

一发长五的总成本也就在七亿左右。

朱靖垣虽然已经当皇帝了,管理的资源和金钱不知凡几。

但是对这个数据的比例还是稍微有点在意。

与此同时,朱靖垣还知道,如果要往地球同步轨道发卫星,赤道地区的优势会更大。

不仅省力,而且省时,过程也更加简单。

人造卫星绕着地球运转的轨道数据,有两个最重要的基本参数。

一个是卫星轨道与赤道之间的夹角,也被称为轨道倾角。

一个是卫星轨道与地面的距离,也被称为轨道高度。

如果卫星的预定轨道倾角,大于等于火箭发射场所在地的纬度,火箭就能够直发直达。

如果轨道倾角小于纬度,那火箭或者卫星就要专门变轨缩小倾角。

整个卫星发射过程的控制调整环节会多一个。

发射场的纬度越低,能够直接送达的轨道倾角范围就越大。

赤道的纬度是零,小于所有的倾角……

所以,如果发射场正好建在赤道上,理论上就能整体减少一个操作环节。

前世南殷洲的法属圭亚那航天中心,当地纬度只有五度。

对于与赤道倾角五度以上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都能用成本非常合理的方式直接送达。

而且全程只需要不到半个小时。

露西亚的拜科努尔发射场,位于北纬四十五度。

对于大部分卫星,露西亚都要先送到倾角大于四十五度的同步转移轨道。

然后再用发动机缩小倾角,向目标的同步转移轨道转移。

如果要送到平行于赤道的轨道,整个过程需要差不多七个小时……

大部分时间火箭都是熄火状态,动力主要用于飞出大气层和调整轨道。

这样多次点火的目的当然是节省燃料,但是对通讯和控制系统的压力也更高。

比较起来,一个是单线直达,一个需要四次经停……

当然,拜科努尔也可以强行直送。

也就是在持续开着发动机,一边往外飞一边调整轨道角度,效果近似于漂移。

结果是运力下降,运送成本飙升,而且更加难以控制。

如果把大明的火箭主发射基地放在宁波,条件肯定是比拜科努尔好很多的。

最低三十度的倾角也能够满足大部分卫星需求。

但相比理想化的赤道地区,肯定还是会有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