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十六章:精妙布局,就为了按时睡觉???(2/4)

黄巾之事,在境内传扬,当地百姓高声称赞。

士人欢庆相聚,甚至有财之人摆出宴席,便是为了畅谈此事。

儒生文士平日若是不读书,就极其喜好论事,三五好友在一起,饮酒赋诗,便可大谈其道,一夜都不曾倦怠。

是以虽然只有短短数个时辰,但却是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世人都知晓徐伯文为白身,若是在数年前,谁敢相信一个白身能有如此地位,但若细数徐臻所立功勋,且不说仁政攻徐的策略。

就说千里排布,命麾下宿卫救曹老太爷,便已经是恩情了,这一点他人自然复刻不来。

“可若是在盛世,徐伯文这年岁也断然不可能有宿卫!”

当即便有人反驳道。

是以交谈之人尽皆点头,若是盛世之时,现在的徐伯文恐怕还在到处求学,寻师访友。

有可能及尽一生都无法企及二千石。

乱世出英雄,恐怕说的不仅仅只是时局纷乱,可借此扬名。

应当还是朝纲不振后,英雄便可稳固人心,出人头地。

“但若说出人头地,却非是为了名头,而是这苍天塌了,自有能者顶之,乃是功德也。”

“不错!汝南葛陂黄巾,荼毒百姓多年,顽疾也!善治者方可治顽疾!顽疾可治,百姓当安!”

“大汉兴旺之势可再起!天下诸侯皆忙着争斗不休,唯有曹公取兖州为平乱,取徐州为孝义,取豫州为安抚百姓。”

讲真,最近一直用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安卓苹果均可。】

“我等当略尽绵力,此次徐伯文之名传出,告示上也又说了曹公依旧求贤若渴,我等何不投之麾下,成就下一个徐伯文!”

“大丈夫当如此,以才学心思,为大汉效力,名留青史!”

“好,好!咱们立刻便去!”

这一夜,整个颍川许县,郭县等地,宛若花灯闹市,儒生无论身份高低,是否名士,才学多少,都心存报效。

逐渐往曹营而去。

有人期盼此时刚好缺人,可得入仕之出路。

也有人心怀热血,想高论胸中谋略。

无论何种,在颍川这一片本就人才众多之地,如此热络之势令任何人都坐立不住,几乎是争先恐后去求见。

在此时,荀攸再去深夜拜访陈群,陈之以情,晓之以理,并明言了日后许县之重,让陈群不得不动心。

陈氏宅院内。

于中庭相对而立,桉牍上放着沁人心脾的上等茶水。

荀攸感叹道:“夫良禽者,择木而栖,此茁壮之木自当可也,长文如何不明,若天子至而归附,与奉迎天子前归附,可等若也?”

“断不可同日而语。”

陈群深鞠一躬,起来时面带微笑,“多谢先生今日之言。”

“长文必定铭记于心。”

“言重了,”荀攸稍稍坐正了身子,怅然若失的微微感叹,“此不必创业之处,诸侯割据且不知其才。”

“如今看来,天下诸侯能有雄主之相者,我主必占其一,长文入麾下,自当是计长远也。”

“夫雄才大略者,家业非数年可殁,若割据亦可得数十年安稳,自霸一方安宁。”

“今南北必有一战,如此盛况,陈氏若不参与其中,岂不是错过一桩大战?”

“不错,”陈群年纪远不如荀攸,所以表情极其虚心,“在下愿辅左曹公,我父亦然。”

“好。”

荀攸当即点头,松了口气。

一夜相谈,算是不负主公所托了。

不过却也不是他一人之功,以徐臻之战功,主公之声名,加上多次礼贤下士到家中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