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 以人为本(2/3)
国力很强,能够支撑这种动作。>
以前做不到,那是因为李三郎沉迷享乐,一个人就用掉了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
他为弄钱来享受,重用权宦奸臣,皇亲国戚。这帮人又黑掉了三分之一的收入。>
剩下的那些,要分给整个大唐去使用,还要优先供应连绵不断的战争费用。>
这种情况下,当然是不够用了。>
可是现在,李云泽自己剩下了李三郎的三分之一,他的皇宫之中人口已然减低到了李三郎时期的不足十分之一,身边妹子更是从数万之众降低到了两个。>
而重整朝政,废掉了权宦,压制了皇亲国戚,重击了勋贵门阀土豪劣绅,更是收回来三分之一还多。>
这么一大笔的收入用在民生上,效果自然是立竿见影。>
也正是因为如此,大唐内部沸腾到只缺一个导火索就能爆发的民怨,才算是逐渐被安抚平息下来。>
再往后,就该是将注意力与矛盾转移去外面了。>
毕竟除了儒家大头巾们之外,全世界都知道转移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转移到外面去。>
相比起不起眼的新罗以及极度崇拜大唐的扶桑来说,李云泽的目光一是天竺,而是中亚肥沃的土地。>
新罗那边简单的很,张守珪带兵去一趟就能解决。>
既然唐人那么喜欢新罗婢,那就统统都弄来好了。>
至于扶桑倒是要等等,因为白江口之战时那支天下无双的水师,此时已经烟消云散。>
重建水师之前,扶桑只能是先用经贸的法子榨取金银财货。>
至于说南边岛屿上的野人们,甚至不需要大军讨伐,只要不断派遣探索队,学漂亮国对待印第安的办法就行。>
真正能够成气候作为对手的,唯有西边不断崛起的黑衣大食。>
历史上的恒罗斯之战,一直都是个让人意难平的战役。>
大唐与大食的多次战争之中,就输掉了这么一场。>
而且还是因为突骑施与葛逻禄的背叛造成的。>
虽然高仙芝很快就重新找回了场子,可随之而来的安史之乱,却是彻底打断了大唐从大海走向大海,成为巨唐的机会。>
甚至为此还失去了西域,一直等到明之后才收回。>
中土王朝的西进之路,总是被内部的纷争所打断。>
所以这次李云泽决心彻底安顿好了内部之后,再倾尽全力一路向西。>
李云泽这次不打算继续修铁路了,他打算就按照传统来办,试试在不做挂逼的前提下,能否成就千古一帝的功绩。>
想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在西域屯垦。>
大军需要粮草,而从长安城关中之地运粮草去恒罗斯前线,与从西域直接运送粮草去恒罗斯前线,那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
几千里路的运输损耗,甚至比运过去的还要多!>
所以想要一路向西,那就必须要在西域屯垦。>
实际上西域并非是想象之中那种满地沙漠与胡杨林的景色,这里其实是非常富裕与肥沃的。>
天山南北的土地极为肥沃,非常适合耕种。>
否则的话,从汉到唐孜孜不倦的光复西域,真以为就是为了葡萄干?>
汉唐时期知道要向外开拓,知道要争夺肥沃的土地。不像是大头巾掌权之后,觉得现有的就足够他们去压榨。>
大唐朝廷开始在全国范围招募移民,其条件开的仅仅只比去吐蕃差一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