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38章 来龙去脉(1/3)

也没等陈三宝回答,谢乘风就开始和盘托出,“于尚书倒台了,我们家自然不能幸免,跟着受了牵连。皇帝夺了我家皇商的身份,要不是看在我家确实能给他们挣银子的份上,我现在应该还在刑部大牢里关着呢。”

原来于尚书在朝中一直支持东宫太子,但太子虽是嫡子却不是长子,并且大皇子比太子大了八岁,在太子没出生之前,所有人都和大皇子说他才是未来的储君。

没想到自皇后诞下嫡子后,原来的关注和尊荣都转到了二皇子身上。这让大皇子十分仇视二皇子,从小两人便不对付,成年后更是始终针锋相对,拉帮结伙,明争暗斗。

本来之前他们俩的势力一直势均力敌,一直谁也奈何不了谁。大皇子是长,早一步拉拢了不少朝臣,二皇子是嫡,自有大批拥护正统的大臣支持。

谁知道今年北方大旱,草原部落频频犯边,边疆守军后勤供应不及时,吃了好几次败仗,甚至连丢三城。不得不退到幽州城,而驻扎在边关的周大将军便是二皇子的亲信心腹。

大皇子抓住机会就是一顿弹劾,胜败乃兵家常事,要是光打了败仗,其实没什么,二皇子顶多压力比较大,还不至于伤筋动骨。

谁知道辽源省竟然爆发了大规模农民暴动,而当地的平章政事看大势不好,竟然跑了。

你可以战死,你可以失败,但作为一省最高长官,朝廷的一品大员,再如何也不能跑啊,好巧不巧的,这位平章政事正是二皇子的小舅舅。

因为他的窝囊无能,反贼轻易的占领了整个辽源省,并逐步向南挥进,打到了承天省。

大皇子看到这种情况完全没有考虑怎么解决反贼,反而联合四皇子六皇子和七皇子率先发难,向太子发起猛攻。

屋漏偏逢连夜雨,皇帝本来沉浸在自己的修仙世界里好好的,谁知道太子的人都这么不中用,搞得生灵涂炭,还得他这个老爹出来给他收拾烂摊子擦屁股。

一气之下,崇德帝囚禁了皇太子,撤换了边疆守军将领,将自己的小舅子直接捉拿下狱。

光是囚禁怎么能够,只要二皇子背后的势力还在,他就还有东山再起的可能。大皇子们趁热打铁,搜罗伪造证据,抓紧让言官弹劾二皇子背后最大的支持者户部尚书于大人于成淳。iquai.o

那时的朝堂真是瞬息万变,于尚书和二皇子失了联系,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待缓过神来已无力回天。

于尚书被扣上了个私通敌国,贪污军饷,欺上瞒下等十大罪行。崇德皇帝下令把于尚书革职查办,抄没家产,女眷充作官妓,男子充军流放。

作为于尚书家的附庸,谢家也不可避免受到牵连,就在他们以为自家也难逃厄运的时候,崇德帝竟然对他们家网开一面了。

原来还是看上了他们谢氏强大的经商造钱能力,今年旱灾严重,北边几省的税收那是想都不用想了,不仅没有,反要国库拨款赈灾救济,国库这些年哪有闲钱?

谢氏虽然和于尚书是一伙的,但这么多年皇商当下来自己的经营渠道已经打通建立起来,别的皇商上来不可能短期内取而代之。这样下来,还真要留着谢氏一命。

于是谢氏族人在被关了半个多月后放了出来,但是他们家的皇商身份被夺,家产全部充公。

这还不算,崇德皇帝要求谢家把已有的商业渠道全部转让给新的皇商安家,直到安家站稳脚跟为止。

本以为事情到此为止了,更可恶的是大皇子看中了谢氏挣钱的能力,为讨皇帝开心竟空口白牙污蔑谢氏作为皇商监守自盗,这些年来偷税漏税高达两百万两之多。皇帝看出了大皇子的意图,竟然点头认同了这罪名。

谢氏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虽然全部家产已充公,但作为普通商人亦要挣钱还钱,把之前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