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四百三十回 财大气粗(2/2)

面对一箱箱白花花的银子,袁崇焕不由得感慨万千。

以为杨承应会借口拖延,或者是分批运来,万没想到是一次性运来这么多。

“有了这些银子,咱们就可以买马、购置军械。”

何可纲兴奋地说道:“来自川湖的弟兄也可以不用担心挨饿。”

“是啊。”袁崇焕忽然想起一件事,提醒道:“快告诉宁锦的弟兄们,千万别把此事传出去。”

“为何?”何可纲不解。

“一来,会让朝廷颜面无光;二来,会给杨驸马带来危险;三嘛,下次再借也好开这个口。”

“哦,好的,属下这就去说。”

何可纲赶紧下去,提醒那天参会的将领。

正说着,出使乌梁海部落的刘泽清回来了。

“情况如何?”袁崇焕忙问。

“回督师,情况不太妙。”

刘泽清皱眉道:“蒙古遭到白灾,牛羊冻死无数。首领苏布地委婉地希望大帅能为他们提供一些粮食,度过白灾。”

白灾,一般指的是雪灾,由于长时间大规模量降雪以至积雪成灾。

蒙古的内喀尔喀已经消散,察哈尔的敖汉部、奈曼部也归附了后金。

在林丹汗的压力下,喀喇沁有投靠后金的危险。

拉拢势在必行,于是袁崇焕提笔上表给崇祯。

臣袁崇焕谨奏:虎墩兔汗林丹先吞炒花,再吞卜失兔,拱兔也被建虏消灭。大明塞外局势大变,藩属已经没有了。臣与杨承应虽能抵挡东边建虏,但如果皇太极趁虚收编朵颜卫及其他顺义王残部,借道于朵颜卫、甚至借道于卜失兔残部,将蓟辽战线往西打穿,建虏很可能会在蓟镇、宣府和大同等方向犯边。

当年对喀喇沁和乌梁海的抚赏数额,大部分都在喀喇沁。如今喀喇沁各部首领都已北迁,不再居住在蓟镇塞外。而留在塞外的,只有乌梁海各部首领。他们在戚少保时代受抚赏,银两不过几百两,花费也不大。

乌梁海部落中,可以只针对势力最大的苏布地进行抚赏,这样更可以花最少的钱办成大事。恳求陛下恢复对苏布地的抚赏,同时开放互市,资助朵颜卫米粮。否则朵颜卫倒向建虏,则蓟镇就危险了!

这一封奏疏送到京师,却如泥牛入海,没有一点的回音。

立志于中兴大明而勤政的崇祯,不会没有看到。

他之所以没反应,是因为此时有一位仁兄提出了:“林丹汗表示,愿意和大明一起讨伐建虏。”

这个人是谁呢?

当然是咱们的老朋友——前蓟辽总督,现任宣大总督王象乾。

这位靠撒钱撒出“威震九边”威名的宣大总督,在崇祯授意下和林丹汗议和,议定岁赏八万一千两银子、市赏马价银三十二万两。

崇祯死活不同意,只肯给岁赏八万一千两银子。

这么拉扯着,搞得崇祯没有精力管东边的事。再加上,林丹汗的许诺,让崇祯没太在乎袁崇焕的上奏。

这可让袁崇焕急坏了。

为了打探情况,他于十一月中旬,亲自前往高台堡召见乌梁海各部落。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