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章 困守危城(3/4)



在他的印象中,崇祯是最不喜佩剑的。

尽管崇祯也曾习武,但那只是为了维持皇家的传统,虚应故事而已,从未真当一回事。

此刻见朱元璋佩剑而行,他愣了一会后,又急忙喊道:“陛下起驾!”

说罢,他一边急忙朝朱元璋追去,一边对身旁跟着的小太监道:“你速去传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前来护驾!”

前行中的朱元璋闻言,不禁侧首瞥了王承恩一眼。

原来他看似走的匆忙,其实也是在有意试探王承恩。

因为他虽已理清了脑中的记忆,不过有些细枝末节的事情并不太清楚,若有一个熟悉的太监在旁提醒,会省去不少麻烦。

所以他才借机试探,看王承恩行事是否周全,担不担得起贴身太监的职务。

同时他也还有另一个心思,就是想看王承恩发现他与崇祯不同的言行后,会有何反应。

若是王承恩因此惊慌失措,那他就会当机立断地将其斩杀。

若是王承恩能隐而不发,依然恭敬侍奉,那他就会通过琐事潜移默化,完成身份的转换。

而他之所以不再模仿崇祯,除了他知道纵使模仿的再像,在朝夕相对的人面前也会露出破绽外,更主要的是,他觉得模仿这个后辈实在是一种耻辱。

因此他索性放弃模仿,顺着本心行事。

此刻他见王承恩仓促之间仍不失礼仪,而且还记得召唤骆养性前来护驾,心中对他的厌恶之情不禁减了几分。

“骆养性,这人恐怕要动一动!”

朱元璋仔细查阅了崇祯对骆养性的记忆后,发现骆养性不论能力,还是忠诚度,都只能算一般。

而他之所以能担任如此重要的职位,竟是子袭父职。

这让朱元璋十分没有安全感,同时也明白崇祯为何会混得如此凄惨。

“哎,看来这个开局,不比咱当初的那个破碗强啊!”

朱元璋想到当初他靠着一个破碗,四处化缘艰难地活了下来。

后来更是凭借着当初的游历,创下了大明的万世基业,心中不由一阵感慨。

“陛下,您是先去武库看看,还是召集诸将到指挥所询问?”

王承恩一路小跑地追上朱元璋后,又小心翼翼地问道。

朱元璋摇了摇头,道:“哪也不去,你去牵马来,咱要去外城看看!”

王承恩先前见到朱元璋的奇怪之举,本有所怀疑,此刻听他说牵马,心中疑虑尽消。

因为就在一个时辰前,崇祯为了筹集军饷,已经下令将大辂、玉辂、大马辇等代步工具拆零卖了。

现在御马监里面除了还有几匹羸弱的御马外,连一个像样的车轱辘都找不到了。

王承恩想到这,心中又是一阵酸楚。

他一把抓住朱元璋的衣襟下摆,双膝跪地哭泣道:“陛下,此刻逆贼正准备攻城,您乃万金之躯,怎可亲涉险地,还请陛下三思!”

朱元璋此刻心急如焚,虽知王承恩是好心,却也觉得他不识大体,分不清轻重,心中不禁又动了怒火。

他一把将王承恩推开,怒声喝道:“王承恩,你可知现在是什么时候,竟如此婆婆妈妈!若是因你耽误了咱的大事,你担当得起吗?”

王承恩并未因朱元璋的怒斥而畏缩,再次爬上前拽住他的衣襟下摆,哭诉道:“老奴因担心陛下安危,一时糊涂,还请陛下恕罪。”

“不过此刻城头实在是去不得,那逆贼曾炮轰七门,陛下要是有个闪失,老奴万死难辞其咎!”

朱元璋闻言,又一脚踹开王承恩,怒道:“糊涂东西,若是七门有失,你觉得咱能活得下去?”

说罢,不待王承恩答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