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可跳过】浅淡青狮精(2/3)
是孙悟空的手下败将。第二次见面,他怎么可能不认识孙悟空呢?
另外,青狮精的形象也变了,第一次他没有兵器,只是临时从镇殿将军的腰部抽了一口刀,与孙悟空交战,数合就被打败。第二次,他居然双手使刀大战孙悟空,打了二十回合还不分输赢,还能张口吞了悟空。
这到底怎么回事呢?西游版本有很多,但都没有说过这个问题。
有人说,前后的青狮子是同一只。比如清代黄周星,他在《西游证道书》中说过。
文殊之青狮即昔年乌鸡国之全真也……然在乌鸡国时,略不闻其有砍人之手,有吞人之口,而至此忽咆哮猖撅,不可向迩,岂亦如士过三日,便宜刮目相待耶?卒之主人公一到,仍不免于本相之现,真所谓“再来不值半文钱”者耳!
在黄周星看来,两头青狮子是同一只,后来的青狮之所以能有大本领,就因为“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也有人说,青狮精有两只,这一只和之前的不同,所以本领形象都不一样。但从西游原著来看,文殊菩萨从没说过这一点,孙悟空也没说。而且,也没有哪个神仙有两只坐骑,还都是同一类动物的。
我个人认为,侯会所说的“乌鸡国救主是晚起情节”,颇有道理。
侯会主要从事明清文学教学、科研工作,侧重于白话小说研究。尽管他在一些方面,言辞惊人——比如他认为语文课本中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武松、林冲等故事,很暴力血腥,应该删去,但是他在古典小说研究方面,颇有造诣。
比如,他的《水浒源流新证》中认为,林冲故事属于后增,这与聂绀弩的结论一致。另外,他对西游记、红楼梦也有研究。
后会认为,乌鸡国的故事,属于后来加上去的,有凑数之嫌疑,不是吴承恩所写。正因为是晚起的,所以出现了两次青狮子精,且形象大不一样。
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有以下几点理由。
其一,故事一反常态。
西天取经路上,一共41个故事,基本上唐僧都是受到威胁,比如被妖怪抓到吃肉,或者被女妖精抓去逼着成亲,而后孙悟空才不得不降妖除魔。
即便有妖怪对唐僧肉不感兴趣,唐僧也不能放任不管。比如奎木狼对唐僧不感兴趣,但因为百花羞,加上后来奎木狼把唐僧变成虎精,所以八戒沙僧打不过奎木狼时,小白龙还会让八戒去请孙悟空来。
但是,乌鸡国故事则不然,青狮精完全是为了给文殊菩萨报仇,它就是个骟了的公狮子,既没有威胁到王后,也不会真正去霸占乌鸡国。可是,唐僧却撺掇悟空救活国王,给国王伸冤,显得有点多管闲事。
而且,这段故事游离于取经主旨外,和取经完全没关系,对唐僧也不是灾难。
其二、青狮形象大变。
青狮不仅两次下界,而且形象大变。
第一次,他武艺低微,仅仅数合就被悟空打败,连个兵器也没有。第二次,他不仅有了趁手的兵器,武艺也大有进步,能与悟空打几十回合不分胜败,还有了大神通——张口就能吞掉孙悟空。
大鹏鸟垂涎唐僧肉,但忌惮孙悟空,所以才找青狮和白象结拜。这么看的话,青狮精能能作为狮驼岭三魔的老大,显然是有其过人之处的。本领和背景或许只是一方面,否则大鹏鸟不太可能会服从他。
其三,语言风格不同。
乌鸡国故事中,作者行文偏爱骈体。其实,其他故事中,作者也爱用骈文,但是至少对话和叙事时,还是很正常的,不那么“掉书袋”。但是,乌鸡国故事,不但叙事多了骈文,连对话都用骈文。
太子叩头道:“母亲,我问你:即位登龙是那个?称孤道寡果何人?”三藏道:“那怪既神通广大,变得与你相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